美文网首页
《溜索》资料(二)

《溜索》资料(二)

作者: 俆语汀州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01:07 被阅读0次

现代作家阿城的《溜索》的主要内容: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原文: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扩展资料:

《溜索》选自现代作家阿城的《遍地风流》,略有改动。

写作背景: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赏析:

本文讲述马帮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写出了作者对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的钦敬和赞颂,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气定神闲的姿态。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相关文章

  • 《溜索》资料(二)

    现代作家阿城的《溜索》的主要内容: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原文: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

  • 《溜索》资料(一)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

  • 《溜索》资料(三)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溜索

    一根钢索连接两岸的缘 兄弟姐妹缘 两岸一家亲 一根钢索连接两岸的缘 夫妻缘 迎来嫁去 滑溜索像人生成功之路 先不断...

  • 溜索

    2019-07-10 水伊散文 进入云南民族文化村,先映入眼帘的是溜索。这是怒族的特色,也是古代的“桥”。 我站在...

  • 丛林飞跃

    那天学习《溜索》,我给学生看了我在清迈“丛林飞跃”的照片。 “丛林飞跃”与“溜索”也没差多少,《溜索》写的是飞跃怒...

  • 《溜索》―阿城

    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高中时的一篇现代文阅读,是选自《阿城精选集》的一篇文章。阿城这个人,精神上印着时代的烙痕,...

  • 坐溜索

    在老挝万荣,租摩托去南松河边。一架竹桥跨在河上,走过去有一个溜索站。热带的树木高直粗实,仰头望顶掉帽。溜索分了几段...

  • 七律∥溜索改桥

    2021、04、25 溜索改桥见证时代巨变 溜索改桥 文/孙兆兰 谷深峰险怒江寒,两岸飞绳行路难。 溜索改桥通大道...

  • 《溜索》教学设计

    一,导入 很久以前,傈僳族人民受彩虹的启发,拉起怒江的第一道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使用,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溜索》资料(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gn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