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平乐 元好问

清平乐 元好问

作者: 雅迪希 | 来源:发表于2023-05-25 17:24 被阅读0次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字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这是一首相思之词,文字清通,内容亦无须多加分析,这里着重谈谈作者的艺术手法。

首先是观察点的选择运用。词的开头两句,交代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点明相思题旨。我们可以看到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慵倦无聊,形容憔悴。以下的描写,全以女主人公为观察点,用电影 术语说就是“主观镜头”。这个女子看着飞去飞来软语呢喃的燕子,心中不禁发出痴想:它们会知道郎君的行踪吗?“下片由室内转向室外,隔着帘幕,看到珊珊的小雨,细细的语丝,织成一片迷惘的愁绪。海棠花在雨中寂寞地开着,水珠晶莹如泪光。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叫,循声望去,不见郎踪,只有平林外的一抹青山,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种主观的观察点,如同一根潜隐的情丝,把一个个意象连成一体,读者次第读来,会不自觉地移就主人公,更直接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孤独冷清的心理氛围。

其次,是即景传情。这首词除开头一句外,几乎全是写景。然而由于主观镜头的运用,以“我”观物,故景物皆着女主人公之情绪色彩。暮春微雨,孤独庭院,是婉约词的典型意境。一个年轻的女子,独处闺房,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那成双的燕子飞来飞去,更衬托出她的孤独与凄凉。杜宇就是杜鹃,这是历来词人倾注情感最多的一种生灵,因为关于它有那美丽伤感的传说,因为它那悲切的啼叫,也因为它总是出现在花事凋零的暮春时节。作者利用这些积淀着特定情感的审美意象,使相思之情,见于言外。

这首词的特色,还在于文心的细腻,这和所要表现的细腻的情思是相应的。女主人公因相思而消瘦,容光顿减,铅华盖不住黯然之色,故曰:“瘦觉妆痕浅。”听燕子呢喃而想问讯郎君行踪,飞足以见出女子的一片痴情。结尾一句,“树头无数青山,”显然是楼上远眺之景。作者空间意识的准确把握,使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真切感。

凡大作家都不止一副笔墨。元好问生长云朔,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发而为词,清雄沉郁,风格逼近苏东坡、辛弃疾。但他也有一些写儿女柔情的小词,风态绰约,楚楚可人。这首词就是一个例子。

相关文章

  • 肩负阳光与好奇,找寻自己之外的世界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 春天,大概是最令人难以按...

  • 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

  • 元好问

    元好问(好hào,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

  • 元好问

    山西欣州元好问,字为裕之号遗山。 金末文学史学家,桥梁衔接金与元。 “一代文宗”可称雄,置于唐宋可仰观。 远祖北魏...

  • 中国历史 辽西夏金2022/2/9(196~197)

    才子元好问 元好问生于太原,他曾在山西读过书,他的父亲每一次考试都没有成功,于是就在家里教书,元好问从小就...

  • 胡侃:元好问与他的情词

    提起元好问,有一部分可能有点懵,这元好问是哪路神仙?元好问也是个舞文弄墨的人,否则他就不可能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

  • 咏元好问

    中州集内大名标,好问论诗纤丽消。 五十三年等闲里,一窗风叶雨潇潇。 1998.12(467)

  • 遇见 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 清官元好问

    元好问在河南省内乡任职五年,留下很多佳话。 偶记内乡 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沟车闹晓明。 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

  • 『诗词』元好问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平乐 元好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ib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