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韩国电影,今年五月在韩国上映,至于在中国电影院上映了没有,我猜想即便是上映了也是有一些删减的,有部分桥段偏色情一些。
我当然看的是没有删减版的,但重点并不在于那些色情的片段而在于“寄生虫”。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失业的一家四口如何通过一层又一层的欺骗进入到一个富人家庭当中通过帮佣的方式“寄生”在“宿主”身上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桥段的拍摄还是很引人深思的。第一个桥段,因为这一家四口都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子里,所谓的半地下室就是房子的上二分之一是马路,下二分之一是马路以下,窗户外面有一根电线杆,经常有醉汉喝醉酒在电线杆这里撒尿,意味着就在他们家的窗户外面撒尿。起初在他们“寄生”在“宿主”身上之前,他们的内心是卑微的,哪怕看着别人就在窗户外撒尿,也有点不敢出去制止,直到“寄生”之后,感受到了一种作为人自身的自尊的时候,才开始大胆地站出来喝止站在窗户外撒尿的醉汉。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你是先有了钱再谈自尊呢还是先有了自尊才能谈钱呢?钱跟自尊的相互影响到底是什么关系?
按照电影的阐述,是先有了钱才慢慢地感受到自尊和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一家四口开始“寄生”在这个富人家庭之后,趁着富人全家出去郊游之际,一家四口在宽敞的富人的客厅里,喝着酒,吃着小吃,透过眼前的大玻璃看着外面朦朦下起的小雨,惬意地躺在沙发上交流。谈到这个富裕家庭的女主人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啊,听信了他们的话,把他们一个一个地带到了这里,让他们过上了一种有点衣食无忧的生活,摆脱了那种半地下室的生活窘境。其中一个说道,我要是有钱了我也善良,我越有钱也会越善良。这也是引人深思的另外一个点,是先有钱呢还是先善良呢?有钱和善良到底什么关系?大部人都会觉得,有钱没钱跟善良没有关系,一个人不管有钱没钱都应该保持一个善良的心,这是外在的道德超我对自我的约束。那么请问一下,如果只有一口吃的,我自己也饿,别人也饿,我自己也要死了,别人也要死了,只有这一口吃的,我还谈不谈善良?谈,我就会死,不谈,别人就会死,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的善良,文学角度的善良当然都是美轮美奂的,姑且就是听听罢了,写写作文罢了,实际生活当中的善良,是一种有条件的善良,有了那个条件,有了富裕家庭女主人的条件,当然可以无私地谈善良。可是,也并不需要一定要达到多么富裕的条件才去谈这个善良,没有任何物质条件当然也可以谈善良,我当然可以在地铁上给怀孕的人让座,我当然可以提醒别人,你的包包忘记拉上拉链了,我当然可以扶老人过马路,我当然可以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当然可以这么做。可是又说回来,看到别人有困难,我却不可以也不能够牺牲我自己,牺牲我的亲人,牺牲我的家庭去救助别人,那这个时候又变成了一种有条件的善良。
所以真正的善良,有时候跟钱有关系,有时候又跟钱没有关系。这取决于会不会把“我”毁灭,会不会把“我”的家庭、亲人毁灭。如果是,则万万不可,如果不是,怎么善良都是应该的。
《寄生虫》这部电影,全长两个多小时,主演是韩国演员宋康昊,基本上是骨灰级的电影票房保障的演员,跟《摔跤吧!爸爸》里的主演,阿米尔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这部电影的感觉也有一点像日本的《小偷家族》,讲述底层的人如何在良知和法律之间左右游离,能够把人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特征表达得淋漓精致。一方面,从经济上讲,是一个很底层的人,可是又能做出正常人做不到的正义行为,另一方面做这种正义的行为,同时又做了很多卑劣的事情。我觉得可能这才是真真实实的人,就像有一个人,尽管很穷,吃不起饭,可是看到放在门口的弃婴,也会把孩子抱回家里抚养,为了抚养这个孩子,去偷去抢甚至去伤害其他人,这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社会和舆论还有法律要如何去看待这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