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好说话,没那么难,也没那么容易——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好好说话,没那么难,也没那么容易——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作者: 甯蜜糖 | 来源:发表于2020-07-13 23:19 被阅读0次

    如果不是薛老师恰好给我寄了这本书,如果读书会的书单里恰好有这本书,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坐下来认真的看看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这就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本书只是在讲,有话好好说,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事实上,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如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多次阅读并不断实践的一本书。

    暴力沟通不是说你跟我吼两句,我跟他吵一架这么狭义,事实上暴力沟通的范围太广了。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惜大多数人不会好好说话,我们说话往往凭借直觉或者条件反射,最后把话说死了,沟通也时常陷入僵局,各方都充满隐藏的火气,被愤怒的情绪所控制。

    ———————————————————————————分割线——————————————————————————————

    如何快速把人际关系破坏?

    习惯性评判

    人们常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他人,只要是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就会进行评判,更有甚者,还会强行要求他人和自己一致。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学历好,能力强,相貌不错,声音好听,但是,上下不讨喜。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另一位同事对她的评价,“XX部门那个女的,你看她长得挺好看,说话也挺温柔的,但是每次我跟她沟通完都想打她”。 因为每次两个部门沟通出了问题,这位温柔的女同事总是会习惯性的评判、话里带刺地指责甚至嘲讽别人。

    那时候我自己年轻,觉得这样的人虽然会讽刺人,但是对自己人还可以,也不关我什么事儿,还是依然和她做朋友。直到后来发现,我跟她分享的每一件事情,她都要评判一番,不止评判事件,还评判到人本身。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除了我自己有些不开心,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也是这样!果断和她疏远了关系。

    盲目比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果说在工作中被比较大家还能冷静客观的看待的话(毕竟大部分工作还是靠实力评结果),那么生活中因为比较产生的暴力沟通就太多了。比如,很多父母对孩子说的“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呢?”(孩子内心OS大多数是,为什么别人家长能做到你做不到呢?);比如,很多人对伴侣说的”人家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怎么就blablabla”

    逃避问题——“我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你们/他们……”

    就像书中的那位妈妈经常抱怨的“我每天都不补而不收拾好几遍家务我真是受够了”,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不得不干的事情”,而是她自己因为忍受不了当前的现状做出的选择,但这样的想法不仅让她自己痛苦,也会让家人痛苦,因为家人还得每天看她的脸色听她的抱怨。

    上一辈的人可能因为更感性,似乎更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以前我妈跟我讲一些事情的时候,我经常问她,你是不是可以怎样怎样?,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我有什么办法blablablabla”……包括我妈一个好朋友,内心过得非常压抑,经常跟我妈诉苦,我妈有时候跟我说起来,我又是一腔热血提供很多解决办法,但是往往都以“她也是没办法,毕竟孩子blablabla”结束。但是事实上我跟那位阿姨的女儿是好朋友,她也是觉得明明有很多解,非要自己来背这个锅,莫名其妙。

    这种隐蔽的语言暴力,就像是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拳打脚踢是一种暴力,另一种暴力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语言上的暴力。

                                                                                                                                                                                      ——圣雄甘地

    我自己有一段时间会被赞扬说,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事实上,每次我都会感谢对方对我的认可,同时澄清说,我没有做过什么牺牲,工作或者不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当下或理性或感性的选择。

    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NVC

    NVC的运用有赖于语言的交流,依附于一定的套路,但是其实更重要是一种思维方式。NVC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第一要素、观察——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

    观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难的是不带评论的观察,或者说观察后不要有评论,no judgement (和教练一样)。“某某某是个怎样怎样的人”是一种评论,而“某某某在XX事件中做了什么”才是观察。当然,知易行难,特别是负面的评价产生的太容易,又不需要负责任,由此反而更能体现客观观察反映事实的珍贵以及可信。打个比方,工作中遇到同事在客户面前把责任推卸到你身上,你当然不能跟你的同事说“你是脑子进水了吗竟然对客户讲出那样的话”,这样会让你的老板觉得你非常没有修养而且对同事产生人身攻击(而且觉得你也聪明不到哪里去),也会让你的同事立刻对你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吵起来。所以这时候你只能逼着自己做刻意练习,表达成“我留意到你刚刚跟客户讲到XXXXXX”, 实事求是,就好。

    第二要素、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接刚刚举的例子,如果表达“我留意到你刚刚跟客户讲到XXXXX,这让我觉得有点尴尬/难受”,这就是一种内心纯粹的感受。但如果表达“我留意到你刚刚跟客户讲到XXXXX,你这样做非常不妥”,这样就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想法,是对事物或事情的具体评论(或者建议),是有对错之分的。

    第三步、需求——提出自己的需要

    需求是指我们内心的期待和价值取向,需求是否满足会影响我们的感受。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段: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需求,一味的责备自己会让自己处于非常卑微的状态,这不可取,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或指责他人进行反馈,对方的反应往往是辩解或者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换位思考,同理心),其他人就较有可能(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作出积极的回应。也许提了未必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如果不提更不可能实现。

    第四要素、请求——说出具体的请求。恰当的表达,而不是各种暗示。

    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表达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很多人都在生闷气(这是真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请求的度。比如说我请你XXXX,如果你不答应,我就火了,可能会生闷气,或者发脾气,或者腹黑到让你付出代价,那这就是不是请求,而是命令。 也就是说,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谁喜欢被命令呢? 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真正的请求而非命令。我自己的运用是,当我发出请求后,会补上一句“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我也完全能够理解,没关系,请告诉我”,这样讲清楚,不用让大家彼此为难,心也就没有那么累了。

    ——————————————————————————分割线——————————————————————————————

    我之前看过《正面管教》,其实觉得那就是育儿版的《非暴力沟通》,套路依然相似,道理也都容易懂,方法论坚挺,具体工具也都在,而我们读这些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看一遍,还是希望真的能够通过看书来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还是为了保持成长型思维,从而他人、与自己、与世界建立更良好的关系?愿我们都选择后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说话,没那么难,也没那么容易——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jt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