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简释——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今译】
不崇尚标榜贤才,使民众不起争名之心;不看重稀罕的财货,使民众不去做盗贼;不展现能引起人念欲的东西,使民众之心不受惑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众内心虚静,生活温饱,志向弱化,筋骨强健。常使民众常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使那些巧智的人就不敢胡作非为。以无为的原则来治世,则没有治理不好的。
【简评】此章常被人用以诟病老子的愚民思想,老子之所以说得这么极端,原因可能是:当时的社会强梁纷争,强盗横行,争名夺利,祸害深重。此章老子指出祸乱社会的四大根源——名、利、欲、知,即名誉、财利、贪欲、巧智。针对此现象,老子提出了四大措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以持静,实其腹以安定,弱其志以减欲,强其骨以劳动。老子认为,通过这些措施让民众回归自然淳朴的状态,就是无为之治,实行无为之治,则可以无所不治。老子论治理之道,大多是宏观的大原则,缺少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欲望、志向是人之天性,如何能“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老子的说法有些虚无极端但洞见极深,对当代社会也是一种警醒,物质越丰盛,知识越丰富,则人的欲望越强烈,智巧越发达,内心越焦虑,社会越纷争。如何治理现代社会之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