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给先生打电话,隔壁邻居要在她的窗下挖化粪池,她坚决不同意。先生赶紧给大哥打电话,大哥大嫂连夜回家看情况,发现邻居只是在靠近婆婆家那里挖化粪池,对婆婆房子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婆婆不听劝,就是要阻止。第二天小叔子特意请假回家陪婆婆,劝她不要管。小叔子一个月只能休两天,为了安抚婆婆做出了很大牺牲。先生也是着急上火耳朵发炎。他说五一回家劝婆婆。但是婆婆耳朵不太能听到,至少她不想听的话完全听不到。先生说他准备给他妈妈写一封信。前天还特意给我看了那封信。那是一个儿子对贤惠勤劳的母亲的爱的表白,没有提及化粪池,也没有一丝责备,只是他把《六尺巷》的故事打印出来,信里还提到分红薯的故事。先生是一个大孝子,这封信就是典型。
今天回到家谈及这个事,婆婆很激动,显然是寸步不让。等大哥大嫂回来,先生把信给大哥,让他给婆婆。婆婆就在房间看信。晚上吃好饭,我带着孩子睡觉,过了一会儿,大嫂来跟我告别,他们要回县城。大嫂说婆婆同意了,说婆婆听先生的话。其实中午婆婆是不听她儿子的话的。后来先生进来,我向他树大拇指。先生说,婆婆看完信出来,脸色就已经大变了。她同意是必然的。
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太,越劝说越固执的老太太,在儿子温暖的信里找到了尊严,整个的走势就变了。对立解决不了冲突,爱才可以。这真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当婆婆知道儿子看到她的付出,感恩她的美德时,她是富足的,不需要通过外在的索取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除了赞叹先生的智慧,我想更多的是惭愧,惭愧对婆婆爱的表达的吝啬。表面看是婆婆在无理取闹,实质上是对子女对她漠视的控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