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对孩子的爱,能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监督者、评价者、批评者、鼓励者。
其中有一个孩子成绩差得一点底都没有了,上课根本听不懂。我听说他喜欢读小说,便拿一本《烈火金刚》给他抄,只要他听不懂课就抄《烈火金刚》,包括英语课、数学课。结果有老师有意见了,问我:“你叫他上课抄书,以后能考上高中吗?”我问:“他不抄书,就能考上高中吗?”他说:“按他这基础,根本考不上高中的。”
我说:“那不如还是抄书。”我的目的就是一个,让这孩子每天在教室里坐着不痛苦,让他在学校的每一天很快乐,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就应该体现在这些地方。大家看,这就是我保存的《烈火金刚》手抄本,当然,封面是我帮这孩子写的。
把每一个教育难题都当做科研课题,是最有效的专业成长。
李镇西:成长“4+ 1”模式
所谓“4”,就是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一个年轻教师,如果真的做到这个“不停”,坚持十年二十年,你想不成功,都十分困难。
所谓“1”,指的是一颗教育心。这颗“教育心”,按我的理解,就是“爱心”,即爱教育,爱学生;就是慧心,即有智慧,有技巧;就是“大心”,即宽广的胸襟,不但能够包容学生的缺点,也能从容应对成长路上的所有困难,包括视名利如浮云,比起学生对我们的爱还有教育本身给我们的幸福,个人的荣辱得失,别人的说三道四,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成长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三十六年来,我一直在享受教育,这不是说我没有经历困难,没有遇到挫折,但战胜困难超越挫折本身也会有一种成功的享受。
想想吧,假如当年左边这个19岁的李镇西遇到了后来这个59岁的有这么多精彩故事的李镇西,他一定会大吃一惊的:“这是我吗?”而不断让自己吃惊,就是成长;或者说,所谓“成长”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你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份职业,还是选择了一个爱好,更是选择了一种价值观。
真正的爱,就包括了严,或者说,严格要求、严厉批评甚至必要的惩罚,都是爱的具体体现。
走进心灵。真正的教育必须走进心灵,用陶行知的话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昨天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讲课时隔着讲台和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
面对教育失误,优秀老师很后悔,很自责,进而自觉反思,并尽量避免同样的失误;但非优秀的老师有了教育失误,却不觉得是“失误”,反而觉得应该这样做。
教育,不是教学生做,而是用自己的言行带领学生去做;不是刻意地去“教育”,而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感染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