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2-9

作者: 长空云淡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05:08 被阅读0次

2.3.3记忆术训练:认知功能、脑功能的变化与迁移

人的记忆是在先天大脑的基础上,加上后天的训练逐步发展起来的,大多数世界记忆大师都依赖于后天的记忆术训练和实践。先前研究已经证明了记忆术在记忆专家中的重要作用(Biederman,Cooper,Fox,&.Mahadevan,1992;Eriesson,Delaney, Weaver, &. Mahadevan, 2004; Hunter, 1977; Hunt &. Love, 1972:Thompson,Cowan,&.Frieman,2013;Wilding&.Valentine,1994)。这些记忆术大部分适用于经过大量练习的记忆材料(Chase&.Ericsson,1981,1982;Thompson等,2013;Wilding&.Valentine,1994)。经过进一步的训练后,一些记忆专家可以把
他们广泛使用的记忆术迁移到先前并未训练过的记忆材料中(Konrad,2014;
Hunter,1977)。除了记忆专家,记忆方法对普通人记忆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Bor&Owen,2007;Sanfratello等,2014)。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记忆的训练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和非临床上都已有若干关于记忆训练对认知功能以及相应脑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主要有记忆术训练、工作记忆训练等。其中,记忆术训练是近年来记忆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这种训练不仅对训练的项目有帮助,对一些未经训练的任务也有影响。已有研究都试图揭示:记忆术训练能够导致哪些认知功能变化以及相应的脑功能变化?记忆术训练的效果是否能发生迁移,如果能,那需要什么条件?

记忆术训练会影响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变化。Turley-Ames和Whitfield(2003)探讨了记忆策略使用如何影响工作记忆广度的表现。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记忆术(叙述、图像化和语义化),他们发现使用叙述这一记忆术提高了工作记忆广度。健康的老年人在经过5周的位置法训练后,在记忆任务中的表现有了极大的提升,从原来只能记住5个单词到最多能够正确回忆23个单词(Valenzuela 等,2003)。

记忆术训练会引起相应的脑区域激活。伍燕璆(2013)对青少年实施了“数字一图像”法训练,发现记忆训练提高了被试的行为成绩,后测奇偶波形的显著性差异分布在以中部脑区为主的广泛电极处,N700和FN400成分在前测更为强烈的峰值也主要分布在大脑中间部分。通常,N700成分的激活被认为与编码加工数字时的图像化激活有关。还有一项研究要求年轻人和老年人记忆单词列表,并给了他们一个有关位置法的简单介绍。在核磁扫描期间,位置法被成功使用(Nyberg等,2003)。在所有被试中,编码期间位置法的使用与左侧顶枕皮层和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有关。相比策略的非成功使用,策略的成功使用使左侧顶枕和扣带皮层有更大的激活(Nyberg等,2003)。另一项研究要求老年人练习位置法8周,然后观察其脑结构变化。在来源记忆任务(连续记忆单词的位置)中,记忆术训练能提高记忆表现。相比控制组,记忆训练组的皮层厚度出现萎缩的趋势,右梭状回和外侧眶额皮层的皮层厚度变化与来源记忆任务表现的提高正相关(Engvig等,2010)。

不同的记忆术训练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记忆效果。Yesavage(1983)探讨“表象化”记忆训练对老年人记忆的影响。其中一组老年人只接受纯粹的记忆术训练;而另一组在接受记忆术训练之前额外增加了“视觉表象化”的训练,帮助他们形成“表象化”的能力。结果发现,接受额外表象化训练的老年被试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另一组。可见,建立在“表象化”基础上的记忆术训练,在老年人的记忆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Mwanalushi(1976)采用“表象化”记忆术训练8岁儿童,发现对儿童进行“表象化”的记忆术训练,比言语指导更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记忆效果。在研究中,实验材料为抽象图形,要求儿童完成以下任务:顺序还原任务(根据指导学习并随后将图片按顺序还原);画画任务(还原后随机抽取图片让儿童学习,然后让其根据记忆画出图形)。30名儿童被随机分为3组,接受不同的预训练:表象化预训练组(认真观察并在脑中想象这个图形);言语标签预训练组(记住图形对应的命名);无预训练组(无指导)。在顺序还原任务中,表象化预训练组的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在随后的画画任务中,表象化预训练组绘制图形的正确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者认为,表象化比言语加工对记忆的促进效果更好,原因在于想象过程能够形成对刺激特征的有效区别和抽象化。与言语标签相比,通过在脑中构建物体的表象,能够更加准确地产生之前学习过的物体特征。

记忆训练的效果能持续多久?是否需要阶段性的持续训练加以维持?Sisco、Marsiske、Gross和Rebok(2013)研究了多元的记忆训练如何影响散文的记忆。被试是1912名65岁到91岁的老年人,被随机分配到3个训练组(记忆、归因、加工速度)或控制组,训练时间为1年、2年、3年和5年。其中一半的训练被试还要接受额外的1年和3年的持续训练。结果发现,记忆训练组被试比控制组表现出更好的逐字回忆成绩,但这种训练效果在1年后逐渐消失。多元化的记忆训练的确能够提高散文的逐字回忆效果,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训练,效果也不会维持。

尽管训练效果提高了老年人的记忆成绩,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加工策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的周婷等人(2011)对16名老人展开研究,对其实施了16次包括位置法和“人脸一名字”记忆法的训练,从ERP指标来看,训练后负向新旧效应波幅更大,潜伏期更长,且左偏侧化程度更大。结果表明,记忆策略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情节提取成绩,但其加工策略仍然是利用表象进行浅层提取。

除了上述对老年群体记忆术使用情况的研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教育者们也较为关注儿童群体(如学生)记忆策略的训练以及效果。儿童的记忆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策略(如复述、组织和精加工策略)和提取策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及其影响因素(周丽华,2007)。Kurtz和Weinert(1989)对小学儿童使用组织策略记忆词组进行研究,发现当刺激的呈现形式发生改变时,儿童的归类和组织行为将受到影响,这说明小学阶段儿童记忆策略使用的稳定程度不高。此外,学会运用策略并不等
于能有效使用策略,通常儿童需要在自学策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有效使用策略(Bjorklund,Coyle,8.Gaultney,1992)。精加工策略要求人们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这一过程涉及想象和联想的运用以及表象的生成等,联想的产生能够帮助人们在两个或多个项目之间产生联系。因此,在配对一联想学习任务上,这种策略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任务表现。在一些关于儿童精加工策略使用的研究中,都采用了配对一联想范式。例如,Pressley(1982)在实验中给儿童呈现一对无联系的名词(如栗子一狗)。在测试阶段,只呈现其中一个刺激项目作为线索,要求被试回忆另一个项目。使用精加工策略对上述名词对进行处理,可以是“狗咬着栗子飞快地奔跑”,同时也可以产生一个视觉图像。Pressley的研究发现,在青少年以前,儿童不能自发使用精加工策略,但经过训练能够有效掌握。Ornstein、Naus和Liberty(1975)使用“明显复述程序”,要求儿童在记忆的同时出声报告自己的记忆活动,探索他们在记忆材料过程中对复述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低年级儿童仅会简单且直接使用复述策略,但高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将新呈现的单词与前面几个单词一起复习。因此研究者认为,低年级儿童尚不能自发使用策略,但在教师指导和训练后,大部分儿童能够有效使用策略。

考虑到记忆术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表现,我们就会关心一个问题:训练效应能否超越训练中特定任务进而迁移并适用到新任务环境?已有研究一致显示,记忆术训练效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到与训练任务具有相似任务类型(如n-back、词汇记忆)或刺激形态(如数字、言语、空间)的任务上。

迁移效应还能够发生在任务类型相同但是刺激模态不同的任务上。有研究对老年人进行3周的“主动控制回忆”训练,发现连续再认任务(要求回忆辨别重复项目)的训练效应能够迁移到n-back任务上(Jennings,Webster,Kleykamp,&
Dagenbach,2005)。而且,用位置法对成年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进行训练时,研
究者发现能够提升被试“地点记忆”的成绩(Cavallini,Pagnin,&Vecchi,2003),甚至在故事回忆、购物清单、活动安排记忆、面孔一人名记忆等任务上也体现了训练效果。

Cavallini等人(2003)的研究还发现,记忆训练效应也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任务中。他们在实验中另外安排了“策略训练组”,与“位置法训练组”相比,“策略训练组”在其他陌生任务情境中能够主动使用记忆策略,且成绩提升显著。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记忆术的训练,“位置法训练”更侧重于“用什么策略”,“策略训练”则更侧重于“怎么用策略”,后者强调一种策略的适应性训练。

对老年人进行记忆术适应性训练,相比非适应性训练,适应性训练能使训练效果迁移到未经训练的任务中。Cavalini等人(2010)训练一组老年人被试在学习期间使用图像法和故事法来记亿词语和词对。另一组被试接受同样的策略训练,但是他们在训练期间还受到迁移指导,即训练者和老年人被试讨论如何在两个新任务(名字一人脸关联和文本学习)上使用策略。结果发现,只有接受迁移指导的策略训练组在文本学习中的表现显著提高,揭示了迁移指导的潜在力量——一个简短的、在未训练任务上的策略讨论可以产生训练效果。

迁移指导的确增强了训练任务外的表现,但它的效果仅仅局限于文本学习。Bottiroli等人(2013)希望在一系列未经训练甚至没有迁移讨论的任务上产生更广泛的迁移。策略适应组在训练中每次要在指导下回答三个问题:(1)任务涉及一个线索吗?(2)任务包括哪些材料(如言语、数字)?(3)你怎么用学到的策略去记忆新材料?结果发现,在面孔一人脸、购物清单学习任务上(在训练期间未训练,也未讨论),策略适应组的成绩显著好于其他组。

2.4研究结论

根据记忆术及其训练方法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记忆术的使用会激活相应的脑部区域,不同的记忆术激活的脑区也不同。具体来说,位置法的使用会激活空间记忆相关的脑区域,图像法的使用会激活图像化编码相关的脑区域。(2)在不同的材料上,即使效果有时好有时不好,记忆大师也会倾向于使用同一种记忆术,对应激活相同的脑区域。(3)记忆术训练对认知功能及相应的脑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记忆训练效应经过“策略适应训练”后可以产生更广泛的迁移。

已有研究为理解记忆能力的可发展性和有效的记忆术使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持了记忆术训练能有效促进记忆效果的假设。国内外关于记忆术训练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大部分研究还是针对记忆大师的个案,今后可能需要更多的记忆大师被试。同时,另一个有趣的研究主题是记忆术训练能否增强特定领域专家技能,能否促进特定领域新手学习。未来需要更多研究从行为层面、认知层面和生理层面揭示记忆术的内在机制,尤其是发展出更有效的记忆术训练方案,为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具建设性的科学建议。

相关文章

  • 《教育心理学》学习2-9

    2.3.3记忆术训练:认知功能、脑功能的变化与迁移 人的记忆是在先天大脑的基础上,加上后天的训练逐步发展起来的,大...

  • 教育心理学笔记

    通过认真研读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学习内容,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梳理记录学习笔记如下: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不...

  • 学习

    打卡✓ 今天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它是属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分为研究...

  • 教育心理学

    举烛探奇,学海钩沉,寻学习源头教育心理学:你们要的学习和教育的技巧的干货全在这! ——浅谈《当代教育心理学》感想 ...

  •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

  •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阅读完文本的序言部分,我非常明确地讲,教育人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 综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

  • 今日学习内容

    语文学习了ao ou iu 数学学了2-9分成和合成,还学习围棋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研究学...

  • 建构主义对我们的启示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10章 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 一、什么是学习科学呢?学习科学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学习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bw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