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这本书,每一小篇的内容都很短,但涵盖的内容却很广,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涉及,每一个小节就是一个场景,讲完立刻切换到下一个,这种快进快出的写作手法,让读者看到曾国藩在各种场合下,是如何修炼心智的。
基于本书这种展开逻辑,如果你想向主人公学习,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每进入一个小节的场景,就拿自己对比一次,思考以前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之前的默认处理方式是什么?你和曾国藩的想法做法,有什么区别?
以我自己的几点思考举例:
1.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参与社群
读到曾国藩要求自己每天必须预留时间写作、反思之时,我想到了为什么每个人都应尝试参与社群。
社群,可以在尽可能低成本的代价上,帮你跳出已有的工作空间,切换到新的环境和身份,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片面的说,人是会被环境所驯化的,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待久了,其固有的思维观念、行为习惯,都会向该环境里的平均标准靠拢。
所以,普通个体除了融入社会,参与分工协作之外,还需要尝试接触一下新人、新环境,而参与社群,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2. 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曾国藩三四十岁,就被疾病缠身,作为读者,我们可能体会不到病痛的折磨,但你稍微回忆一下,也能想得到许多因疾病去世的案例。
最近新闻经常能看到XX明星/名人因病去世,这些人当中,不乏大咖明星的身影。
“年入XXX万,出任CXO,人生赢家”,光环背后是不顾身体、死命前冲的鲁莽,短期来看,个体可以靠短暂透支精力,跑在前面,但长期如此,就没人能想到,下一个你靠近的,是人生的高峰还是生命的终点。
你总以为,周围的人和你比的是田径短跑,却不知道,人生跑的是马拉松。
3.借用规律,自我增值。
我们比古代的人幸运,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有很多好的工具、规律、方法,都已经被前人总结出来,我们要做的,只是发现、学习并让它为我所用。
比如,了解基本人体作息规律,用调整睡眠来提升精力,这样,就不会出现曾国藩经常“夜不能寐”的情况;
比如,掌握基本的搜索技能,在需要可靠信息的时候,及时找到,这些都是在利用工具与规律,享受时代带来的红利。
以上三点思考,希望对你有用。
更多人生思考,尽在公号:成长杂货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