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终于迎来大结局,流着泪看完以后,我只想说,如懿,你死得太晚了!
如懿应该在一出场就死去,那时,如懿还是青樱,乾隆还是弘历,少年弘历是那样地爱着青樱——爱得纯粹爱得热烈爱得勇敢,为了能娶到青樱,不惜与整个世界为敌——这才是爱情的模样吧!

如果,那时的如懿死在后宫的倾轧争斗中,跟随着她姑母的败落而永远地失去了与弘历厮守的机会,我想,往后的日子里青樱便成了弘历心头的朱砂痣、床前的明月光,被弘历长长久久地思念下去。思而不得,弘历便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其他人身上寻找青樱的影子——从此以后,后宫里有了一个又一个与当年青樱相似的妙人,但是,影子终究是影子,“可惜不是你”,弘历便一个又一个妃子地纳下去,寻寻觅觅寻找他心中的青樱,饱受诟病的风流成了长情,薄幸成了专一。
可惜,如懿没有死,并且还在弘历的争取和妥协下成了他的侧福晋。
如果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并没有,得偿所愿的弘历欣喜万分,在大婚之夜扔下福晋格格一干人等,只与青樱行周公之礼,这等拔了头筹的宠幸自然招来一堆人明里暗里的嫉恨,也为日后青樱的坎坷磨难埋了雷。爱情令人心盲,此时沉浸在爱河的两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只是执手相看,有情饮水饱,弘历一句“有我在,你放心。”让青樱从此沦陷一生。
后来,弘历成了乾隆,青樱成了如懿,爱情也日渐不复当初的模样。
人非故人,情还是有的。乾隆终于懂得,爱一个人不能爱得那么不顾一切爱得那么袒露无遗,否则爱她就是害她。但是在后宫的争斗之中,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如懿凭借自己的聪慧坚忍,更因为自己对弘历的那份爱,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明枪暗箭刀光血影,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终于长成了大女人,和皇帝并肩站在了万人之上,无人之巅。
可是她却发现一切都变了。
如懿不是当年的青樱,乾隆不是当年的弘历。女儿多情,帝王薄幸。如懿爱着的是她的眼前人,无论他是弘历还是乾隆,只为当年一句“你放心”便义无反顾地一路随他走到今日。可是,乾隆却还念着当初的青樱,或者说,他念着的是那个被少年弘历倾心爱着、拼命护着的青樱,而不是今日和自己比肩而站的如懿。所以,他在别人的身上一次次寻觅着青樱的影子,也一次次伤着如懿的心,如懿终究发现,自己这样历尽艰险却来到一个不爱自己的人面前,或者说,自己历经磨难却最终变成了爱人不爱的模样。
一切不能重来,弘历与青樱的爱情随着岁月一去不返:活在乾隆的想象里、死在如懿的绝望中。
最后一集中,如懿去世那场戏处理得特别好:一个暗夜,就几盏昏灯,借一杯淡茶让油尽灯枯的如懿用历尽沧桑的语调缓缓道来——
记得第一次进宫见姑母的红墙绿瓦,
记得墙头马上的相逢相知,
记得入府初夜琴瑟和谐,
也记得继任皇后时,皇上说“万人之上,无人之巅,朕孤单得很,到朕的身边来。”
此处,导演没有采用视频回放的方式再现往事,因为,往事永远不可能重现,一切恍如昨日发生,“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最后,容佩说“娘娘是念着皇上的。”
可如懿说“不念了。”

放下一切的如懿安详地撒手而去,留下了追忆的乾隆,曾经追忆青樱、如今追忆如懿。
从此,如懿不再是如懿,皇上抹去了她一切的痕迹,还了如懿一个自由自在。从此,如懿又成了青樱,成了皇上心中永远的牵挂,一直到皇上成了太上皇,在临死之时剪下自己的一缕白发与如懿当年剪下的青丝放在一起,生不再同衾、死未能同穴,许多年之后,死了的如懿永远永远留在了弘历的心中,只是,这一刻来得太晚了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