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莱比锡市的德国历史博物馆在其入口处刻着这样一段铭文:“警告!历史会让人具有洞察力并导致其意识觉醒!”这段铭文以幽默的方式点明了历史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德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帮助学生形成思辨性“历史意识”是德国的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此,德国的历史教学遵循特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首先,德国中小学的历史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历史课的首要任务并不是传授“有关历史的知识”,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分析和判断历史的基本能力。“思考历史而不是背诵历史”是历史教学的指导原则。例如,学生在学习古希腊至中世纪这段历史时,重要的不是记忆这一时期的年代和事件,而是要思考以下的问题:一个创新的社会和传统的关系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同出身和不同信仰的人们才能够和平共处?一个社会内部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生活形式?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这是因为德国的历史教育具有现实导向。历史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过去,而是为了让历史启发现在,指引未来。
以能力为导向,也意味着对历史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并不只是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首先考虑其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贡献。
其次,德国中小学的历史教育重视多元视角。德国的历史教育从一开始便重视让学生明白,人们对历史的叙述和认识是一种建构。这种建构虽然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但有可能通过新的研究发现得到修正和补充,这就为学生批判地看待历史提供了认识论上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历史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资料要兼顾人们对历史的不同诠释和解读。
再次,德国历史教育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例如在学习古人类遗址以及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将历史教学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在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以及当时的统治关系时,将历史教学和德语、艺术和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跨学科的历史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历史。
最后,德国的历史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开放心态。柏林州的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和学习形式,都一定要保持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热情和乐趣,利用好孩子对于历史的好奇心和开放心态。为此,德国的历史教学重视利用多种不同的历史素材,如统计数据、竞选广告、电影、电视、招贴画、照片、歌曲等。除了教师讲授之外,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游戏,模仿和体验古代的生活方式(如按照历史上的菜谱做饭,模仿古代的衣着和发型,体验磨碎谷粒或者制作陶器等生产技术),让学生虚拟地对话历史人物或访谈时代见证人等。此外,定期访问历史纪念馆、博物馆或参观展览也是历史教学的固定组成部分。在柏林州,参观校外的学习场地甚至是历史教学中的必修项目。
综上所述,德国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分析和评价历史及其对现在和未来影响的能力。历史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及其发展和变迁,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获得当前和未来生活的导向;能够在有关历史议题的公共讨论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历史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形成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学会接纳和包容人们对历史的不同诠释;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及求同存异。说到底,德国历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参与和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作者:孙进 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