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成长

作者: 许议文 | 来源:发表于2021-12-10 16:38 被阅读0次

    看到这个标题让我想到“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

    我想无论是成长还是我要到哪里去都应该是动词,它是从此地到彼地的过程。在寻找自我,去往哪里的旅途中就完成了成长。成长应该是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通往成长的途径应该是有一个被称之为“学习”的路为牵引的,我们又要学习什么呢?知识按照类型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顾名思义感性的直觉性的,通过感受学习,潜意识里存在的,关键时刻是不经大脑自然而然提取的知识,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理性知识,我们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课堂里讲授的,推理推出来的知识。

    成绩是评价学校学习效果的尺度。按照价值评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那么也就是说秦国统一“度量衡”之后,其他国家的尺度都是错误的。反过来说,就是成绩好代表你是个好孩子,成绩不好就代表你不是个好孩子。那么成长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上帝造人的精彩在于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要把上帝的初衷修改,以成绩论高低,论好坏,陷入迷茫,已经迷茫!

    无论家训还是高端,董老师歇斯底里的警告,打破两极思维,打破两极思维!可是遇到问题我们能够自动提取这根弦吗?

    12月5号,周二的课程,茜茜老师的加入给我们上了一堂挑战课,茜茜老师的提问非常有意义,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路程,为了什么学习?我在想我的学习,顺着这条路径,我在寻找我自己。似乎找到,似乎又没有找到。找到的过程中有些纠结,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待在安逸区里。当学习成长让你不得不离开安逸区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第一次吃螃蟹,和多次吃螃蟹冲击力是不一样的,你愿意吗?可能学习就是给我们多次尝试的勇气吧!

    学习的两个阶段

    1、感性驱动,凭冲动学习

    就像参加家训营高端课,在会场砸信念,冲击大脑,引起兴奋情绪。

    2、理性学习

    体会学习兴趣,产生反思性思维

    老师讲课思路:

    (1)故事导入,听故事。认识事情

    (2)情感带入,产生共鸣

    (3)心智分析,理性产生。进入课程主题,砸概念理论

    (4)人性分析,感性投射。“元芳,你怎么看”

    (5)现实实操,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教育是给人以力量,给人以理智的力量,给人以精神的力量。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迷茫、无助、焦虑、不安时,那时你的路就在你的心里,点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路。而你手中的火柴就是学习。


    确认任何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都是必然要发生的,赋予其合理性和意义是一种能力。

    关于如何与情绪母体剥离截断

    作为人类这个物种,对于血缘基因最大的反哺就是,情绪母体的共用。在生命之初,人类幼崽对于母亲的依赖是先于生命本身的。在扶养幼崽的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用、分离、直至完全剥离的过程,动物亦如此,这或许也是基因的选择吧,再一次成就繁衍的需要。

    狼在幼崽能够独立后,狼妈妈会狠心推出幼崽,《重返狼群》可以感受到狼群生活环境的严酷。作为智人的人类,现代文明进程到现在,已经不需要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但是在精神人层面,却需要面对与妈妈情绪母体刨离的,这个过程犹如动物面对的恶劣环境一般也是残酷和冷漠的。诚如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动画片“被脐带羁绊的一生”,剥离不好就是互为控制伤害,剥离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那么如何面对与情绪母体的剥离呢?

    1、要诚然接受,成长是自然人的需要,不存在严酷与否。犹如自然界弱肉强食,都是人赋予的意义。无条件的接纳和感受。

    2、现代人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制约了自然人的本自具足能力的杀手

    例如,从小被父母或者老人包办过多的孩子,被事事关注的孩子,其实就是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所谓的“逆反”,是孩子自然人发出“我是谁”的强烈欲望,这是对的,这是好的。但是却被打上了“逆反”的标签。代替别人的感受是一种情感绑架。

    3、控制和反控制是互为影响的,区别在于能力的较量。

    4、学习成长的根本性目的就是,生出主体性,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

    所谓情绪母体剥离就是从一分为二,你是你,我是我。主体性的建立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是很难做到情绪剥离的。情绪剥离犹如失去安全感,特别是孩子和妈妈,这个过程是很残酷的,但是也是基因的进化要求。犹如宝宝出生,从母体出生是第一次分离,为建立主体性是与妈妈的第二次分离,最后孩子走向自我的成长路程。

    人类的成长过程,在家庭中感受温暖,在外部世界承受压力,家是疗伤的地方,家庭之外是操练的场所。这样长大的孩子才会有愈挫愈勇的勇气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实践,“人至践,则无敌”!

    见自己:学习成长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属性,理解了自己才能理解所有人。

    见世界:主动走出舒适圈,没见过世界何有世界观?

    见众生:面对众生,是否有悲悯之心?我的行动能不能帮助别人?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1、从小被父母控制严厉的孩子,在孩子生出自我意识的时候,逆反的表现就会强烈。

    此时,孩子赢了,孩子的主体性就会随着长出。但是同时也会出现孩子控制父母的势头,这时父母对孩子控制的有多严格,孩子就会以加倍的力量反控制。欠下的,总要还的。可是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若是父母赢了,从此孩子就是以客体存在的个体。遇事推脱不承担责任,找借口找理由。人生的舵手从此不在自己的手中!小时候听父母的,长大了听老公的,随时有控制抓取心,一旦感受不到温暖就会胡思乱想,控制与反控制成为生活大戏。

    2、从小被尊重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别人。诚如哈贝马斯理论,你在孩子身上投注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投注爱,孝顺,理解,孩子长成就是一个有爱心孝顺懂事的人。

    3、女孩是妈妈的姐妹,男孩是妈妈的保护神;爸爸与儿子相互遥望,是共同战斗的伙伴;男人与男人是精神照应,女生与女生是现实世界的陪伴。

    孩子说,我的妈妈只会做饭

    人才使用的标准,

    在单位里你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螺丝钉,1%价值。呈现做事的态度,认真严谨。

    在家里,你是女儿、妻子、妈妈,100%价值,呈现做人的态度,家是讲感情的地方,没有好坏对错。对家人做到有氧陪伴。

    学习要向外,接触更多新鲜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路,会让你的思路越来越宽。面对陌生的知识,犹如面对陌生人一样,你是否会心升压力?这也是检验一个人与知识保持链接的能力。这也是需要学习和锻炼的,刘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讲课中能够感受到历史意识在课程中的流淌,往往这种授课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被称为“势”的驱动,激发热情和兴趣。

    在学习中找见自己的优势区域,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实现跃迁的过程,相信自己潜力无穷。

    在未来的世界里,与陌生人合作交流是一种趋势。所谓的关注圈影响圈都是根据你自己个体的能力频道建立的。每个人在自己“神位”的半径里可以无限链接。

    1、遇到任何事件先感恩,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利于我的,利导思维的活学活用。

    2、不抱怨,我能干啥去,不能干啥,想办法,汲取有效的东西。行动

    3、收导师,寻找更优秀的圈子,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为未来的希望奋斗!

    4、与自己进行无缝连接,建立框架思维,系统思维,众生思维,增加自己对事件的掌控感。所谓的力量就是掌控的能力。对思维和行动切片,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掌控者!直至形成潜意识,形成头部思维。所谓头部思维类似火车头、精英、卓越的思维。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足够好的时候,才能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找见自己的心里承受力,认识自己的承受底线。

    强大的三个层次的修行:

    最底层次的修行强调吃饭睡觉,遇事该吃吃,该睡睡。不为事件羁绊。

    第二阶段叫做正经正常,做好角色扮演。你不能在开会的时候突然嘻哈,在嘻哈的时候正经。就是做人做事要区分。

    第三阶段就是修是非善恶

    你弱小时,你以别人是非为是非

    你不够强大,但是有自我意识时,以别人是非为是非又不甘,迷茫无助

    你强大时,让天下以我的是非为是非。就像美国,曾经如此。华为,任正非如此!

    成长路上,我们一直在走,没有尽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gc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