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进入空间数据的分析部分了,真是有点小激动呢
再次提醒:本系列文章只能算是一个GIS空间数据分析的入门文档,所以只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分析工具。ArcInfo中提供了大量的GIS分析工具,这是不可能一一列举的,只能依靠平时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积累。
本文要介绍的点分析工具可以大致作如下划分:
- 范围分析工具
- Thiessen
- Buffer
- 距离分析工具
- Near
- Point Distance
- 属性分析工具
- Select
- Intersect
范围分析工具
Thiessen多边形
泰森多边形是用来将离散点划分为面的方法,每个面代表该离散点的活动区域,它可以保证各自区域中的任一点到该离散点的距离最近
百度百科中泰森多边形的特性:
- 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基站;
- 泰森多边形区域内的点到相应基站的距离最近;
- 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基站的距离相等。
构建泰森多边形的步骤:
- 如下图所示,首先用虚线依次连接各个点
- 绘制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连线两点的距离相等,因此垂直平分线将两点分成了两个区域,多条垂直平分线相交后得到的多边形就是泰森多边形。
泰森多边形
在ArcInfo中使用Create Thiessen Polygons
工具创建泰森多边形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15/1b8a5b8acbfe202d.jpg)
Buffer
按照指定的距离给每个点创建一个缓冲多边形
创建缓冲区时可以有两种选择:
- 所有点使用相同的距离
- 根据每个点的某个属性来使用不同的距离
注意:在给点创建缓冲区时,得到的结果看似是一个圆,其实是一个近似于圆的多边形,实际得到的缓冲区面积会略小于理论面积,即π * r2。
书本上讲的内容大概就这些,确实有点少,下面结合ArcInfo稍稍扩充讲一下。
在ArcInfo中创建缓冲区的工具在Analysis > Proximity
工具箱中,有Buffer
和Multiple Ring Buffer
两个工具都可以创建缓冲区,并且缓冲区工具对于点、线、面都适用。
首先看Buffer
工具,可以以上面提到的两种方式指定缓冲距离。另外还可以指定缓冲的方向、线段节点处的缓冲区形状以及融合方式,不同的选项都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缓冲区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15/8eb35d9c5d3f4ae0.jpg)
再看Multiple Ring Buffer
,它可以根据指定的多个缓冲距离来创建多级缓冲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15/483331ad53a4d4bd.jpg)
多级缓冲区示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15/67733a5cfcd5c421.jpg)
距离分析工具
Near
计算点图层中每个点到另一个点、线、面图层最近要素的距离
如果目标是线图层或者面图层的话,可以指定是计算到线段(Arc)的距离、或者到节点(Node)的解决、或者是到顶点和节点的距离。在输出结果中,可以选择是否输出最邻近的点的X,Y坐标。
下图说明了搜索节点和顶点的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15/aeadc03fbf3e8e06.jpg)
Point Distance
根据指定的搜索半径(search radius),计算两个点图层所有点之间的相互距离,并将结果保存为一张新的表。
如果距离为0,表示两个点重叠或者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搜索半径。
属性分析工具
Select
根据用户制定的逻辑条件,从一个点图层中选取多个点生成一个新的点图层。对线和面图层仍然适用
Intersect
点图层和面图层进行Intersect
分析,得到的结果点图层包含输入的点图层和面图层全部的属性信息。
总结
本文提到的分析工具都在Analysis Tools
工具箱中,其中Buffer
、Select
等工具不仅仅适用于点图层,对于线和面图层仍然适用,在后面我们还会提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15/235efba9737c921d.jpg)
每个工具的具体用法、输入输出数据、基本选项、高级选项设置等内容可以查看ArcGIS帮助文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