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跑步与马拉松话题

跑步与马拉松话题

作者: 紫丁香花儿朵朵 | 来源:发表于2024-11-18 20:33 被阅读0次

早上刷手机,看到我喜爱的一位作家,在他的公众号里细述了自己跑人生首场马拉松(半马)的心路历程。对他的认识增加了一分,对他的决定和反思有共鸣。我问自己,以后的马拉松还会参加吗?

先说说这位作家—张 宏杰老师的跑马经历吧。

他自小体育不好。早在小学生时,因体育不及格,几度失去参评三好学生的资格。这次跑马也是机缘巧合。52岁的他,因去徐州做讲座的时间推后了,他看结束的时间合适,就顺便报名参加了徐州马拉松比赛。他说,属于临时起意,和他写书一样,属于无计划性。

看了他的讲述,我觉得张老师谦虚了。这哪是无计划啊。他跑步已有5年了。从开始的2公里,隔天5公里,到隔天10公里。如今跑马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张老师说,他在35岁之后开始减肥,锻炼。先是打羽毛球,后来因为没有合适的球搭子,就搁置了。

随着他的低密度胆固醇指标一次次变高,他开始在朋友的建议下跑步。常在wb上嗮他的跑步记录。我看过他的配速,远超普通大众水平。

我的体会是,如果不放弃任何一种锻炼方式,或许未来,机缘巧合,若遇到马拉松,你只需报名参加就是了。

他说,在还有20天的备赛时间里,他只跑了一次16公里,感觉还行,就上场了。最终,安全完赛,成绩也不赖,跑了1小时57分钟54秒。

文章最后,张老师幽默地表示,

首马体验后,我决定不改初衷,第一,终生不跑全马。第二,半马也不多跑,最多一两年跑一次。因为跑步的本质在于有益健康。跑马的好处是会促使我们更规律、更科学地跑步,但是为跑步而跑步,为成绩而跑步,在我看来没有必要。不管怎么样,我在微博上从历史博主转型跑步博主看来已经有望。

我赞同张老师的做法,保持跑步的初心,为健康而不是为成绩而跑步。

他说坚决不跑全马,也是理性的。毕竟马拉松是极限运动,要有敬畏之心。

但我个人觉得他作为跑步人,拒绝全马,决定下得太早。跑马也有跑马的乐趣。

也可能他首马的体验感不佳,没尝到乐趣才这样决定的吧。我看他平时跑的最多配速是六分半。但在赛场上的配速远超平时,甚至有段路还跑到了五分二十秒。配速高了,心脏肯定不舒服。果然,他说,晚上睡觉时心脏还噗噗直跳,睡不着。备赛功课严重不足。

今年,我也是机缘巧合参加了全马,也曾在赛后回家的路上跟老公说,再也不跑了。

但是,一想到赛道体验感和赛后完赛奖牌在手的成就感,我又改口了,或许一两年参加一次也行,但只在本地跑,中签了就跑,不中签掏钱也不跑。

为什么这么快又改主意呢。想一想,跑在宽敞的马拉松赛道上,一路有警察叔叔保驾护航,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周围有大量热情的观众加油呐喊,还有每隔两公里就有的补给站和医疗保障人员,这么优质、贴心,周到的服务和赛赛体验怎能舍弃呢。

这是跑步人的神圣领地,怎能不多体验呢。

我当时觉得全马对身体伤害太大了。仔细一想,这不是马拉松的错,而是我们跑步人没有重视有关。如果前期跑量积累够了,身体耐力准备充分了,跑步并没有那么痛苦不堪。

像我这样临时参赛,也是不可取的,和张老师一样,属于匆忙上阵。

一旦早早准备,科学备赛,万事俱备,还会拒绝东风来临吗?

我的那位天天跑10公里的同事,为跑马准备了三年。平日风雨无阻,赛后身体恢复很快。在参加成马后的第三天,他就开始恢复性地跑步了。

而匆忙上阵的我,赛后第三周了还在休息中,主要是为了还前期的欠债。虽然跑后我没有伤痛,但尊重身体,养养它再重启。这也是科学备赛对大众跑者的要求。

跑步,减脂效果佳。

跑步,科学备赛少伤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跑步与马拉松话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gp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