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碧野 ,碧野(ID:Biye5202019)
1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从11月19日下午到现在,18线网红阿沁刘阳,已经久居全网榜首3天。
微博、知乎、豆瓣、头条等各大网络平台都在乐此不疲的扒这件事。
对比其他明星丑闻处理方式,不同的是,这对网红非但没有息事宁人,而且不断爆料,给足火力。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下事情的发展。
19日下午阿沁发文单方面宣布分手。
20日下午,刘阳发声道歉。
紧接着,半藏森林发声道歉。
之后,阿沁再次发文称“自己一直被欺骗。”
浩浩荡荡的文字后面附缀了大量实锤证据,每一锤都砸在了世俗的底线上。
吃瓜之余,我们不妨来思考几个问题。
三个18线、上了热搜都没人认识的网红,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全民性事件一夜出圈了?
一波又一波的瓜接踵而来,近40万评论,600多万点赞,他们凭借怎样的力量在公众平台上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从传播学和商业的角度来看,这背后是否存在刻意策划,又或者是某种负面营销?
答案是肯定的。
2
首先,不管是阿沁还是刘阳,都并非是个人、单枪匹马,他们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后台。
拿刘阳来说,刘阳的背后有自己的创业团队“沧眸文化”。
团队成员有近十人,主要负责摄影、剪辑、商务、编剧、运营等。投资方是业内知名 MCN 贝壳视频。
公司把“刘阳cary”当做 IP 打造,女朋友“阿沁”是他视频中的常客,两人经常搭档拍摄情感剧场或者展现真实的相处日常。
要知道,任何一个团队在百年一遇的舆论风暴中不可能不为自己借势,不为自己争取流量。
其次,讲到阿沁,从她前后两次发微博的内容来看,无论是行文逻辑的紧密性,情感的共情,还是证据的完备性,不能说一定有营销的痕迹,但是肯定是策划良久,有备而来。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被称为“议程设置”。
顾名思义,他们的团队通过设置一整套的议程来引导受众关注此事件。
比如,阿沁刘阳分手,并不是一定要搬到台面上,他们是可以在台面下解决的。
一方面,阿沁和刘阳尚未拉黑对方,有联系渠道,包括他们有共同的好友、工作伙伴。
另一方面,整个流程异常常规化,从阿沁第一次发声、刘阳道歉、第三者道歉,阿沁再发声、刘阳再道歉。
整个流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放佛被排练过一样。
至于他们的过去,他们在现实中怎样,我想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我们都在这场巨大的舆论中被牵着鼻子走。
3
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这种家丑谁愿意外扬。
是的,从个人出发,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没人愿意将自己的伤疤示之众人、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
但网红愿意。
在抖音、直播上,网红们为了博眼球干过多少荒诞无常的事情,我们数都数不过来。
换句话说,没有人不允许他们关起门来解决问题。
从她们在决定将闹闻公布全网那一刻起,其实早已做好最坏的准备。
包括与曾经的爱人彻底决裂,被铺天盖地的谩骂掩埋,被众矢之的……
而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与占据流量,才是他们更加在意的。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负面的信息总是比正面的信息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从头到尾的负面营销。
从三人近几天的微博粉丝数据来看:
公布分手前,阿沁的微博粉丝数1099万,半藏森林粉丝数135万。
18线网红出轨轰炸全网,其实我们都被骗了公布之后,阿沁粉丝瞬间达到1217万,半藏森林粉丝也增长到157万。
18线网红出轨轰炸全网,其实我们都被骗了其次,最近一周三人的搜索指数、资讯指数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
18线网红出轨轰炸全网,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18线网红出轨轰炸全网,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18线网红出轨轰炸全网,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18线网红出轨轰炸全网,其实我们都被骗了这背后的传播指数、影响力度,是我们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而对于“网络红人”而言,粉丝意味着一切,它是网红经济存在的基础,粉丝越多,他们就更有市场。
他日等到舆论的硝烟散去,他们依旧可以凭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另起炉灶、进而继续谋利。
而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吃瓜、吐槽中,早已不知不觉成了网红的消费品。
4
最后,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下这件事情。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丑闻八卦,其实都是心向往之的,这是人性的驱使。
所以,这就导致为什么我们会一边吐槽网红“不认识,有完没完”,一边还有着莫名想要吃瓜补课,甚至头脑中还有造梗的冲动?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理论叫“狂欢理论”,说的就是这种矛盾的社会心理。
在当下这种由社交媒体、互动平台等现代媒介构筑的虚拟大众文化空间里,人人都有自由的话语权,都可以参与这场盛大的舆论之中。
就如同狂欢理论中所说,在狂欢节上“没有舞台,没有脚灯,没有演员,没有观众,但这却是展示自己存在的另一种自由(任意)的形式。”
此时,日常言谈中的规范标准被抛掷一旁,宏大叙事被消解,世俗的权威被颠覆和打破。
一个暂时性的“自由世界”被打通,受众会不约而同地走进这个舆论场中。
这里接纳所有人的粗言俚语,联系着每一个人的情感世界。
所以,一旦发生类似出轨、小三等喜闻乐见的事情,都会集中所有人的情绪和愤怒,骂小三、怼渣男。
在这里,每个人都打破了种种语言的忌讳、客套与限制。
而对于自己是否被网络消费与营销,其实没有多少人去认真考虑这件事情。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奶头策略:
1995年,美国的地缘政治专家布热津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奶头乐”理论,认为未来社会的“二八分化”将会加剧,底层的穷人逆袭的机会越来越少。
而占据着社会80%以上人口的底层穷人可能会不满,为了缓解这种不满,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廉价的娱乐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于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来临,各种综艺节目、网红直播大行其道。
而廉价的精神活性物质则可以同时满足肉体和精神的双重需要。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有“幕后黑手”在操纵,都是某种更巨大的力量在下的“一盘大棋”。
身处这个舆论满天飞的时代,
如何让时间不被发泄性娱乐和满足性娱乐塞满,如何不让自己成为别人消费的傀儡,以及如何让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思考的能力。
这才是每个人需要做的事情。
写给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个你我,愿更多人看到,愿更多人警醒。
作者:碧野,前洞见作者,百万爆文写手。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碧野】,喜欢文章的朋友,记得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