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长时间,很喜欢昆曲。昆曲那悠长不断的唱腔似乎道尽了所有的悲与欢。宛转起伏的声韵中,和着时光的慢,现世安宁就在眼前。或许太长的时间都在漂泊,心无定所。观看昆曲,无论台上剑拔弩张,还是生死攸关,这艺术里的老时光总能让我找到平静和安宁。
西方没有戏曲。同样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戏剧。
-“人们为什么需要戏剧?”
-“Tension”
我一愣,此刻,我最不需要的就是紧张。戏剧之出现,难道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宣泄吗?
“因此,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
再次读到这句话,我深深震撼了。外公去世时,我们会说,他走得很平静;安慰老人子女,我们会说,他还是过得幸福的老人。可在外公活着的时候,我从未听过他说自己是幸福的。记忆里,唯一一次,他酒后流泪,说自己这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尽管人生充满了痛苦,可是他依然眷恋着生命。即使去世前几天,还给孙子打电话,商议办个90寿宴。
我常会想,在人生最后这一年,外公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只能拄着拐,在屋子里走动,他都在想些什么呢?他本就寡言,那时言语更少了。他还是最爱看体育节目,尤其是竞技比赛。中央5台的赛事转播,有中国队的,他几乎从来没有落下过。或许外公就在寻找“紧张”感。激烈的比赛,到底谁输谁赢?直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足,只有跟运动员一起经历这紧张感才能让人满意。
行动自如的我们也需要“紧张”感。我们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接纳自己的生活,可不代表我们可以一直包容这平淡无奇的人生。于这点平庸之外,我们想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把生活过成传奇的?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是否会出现一点不凡?我们想窥探生命的秘密,就好像一直想揭开魔术师盒子上的那块黑布。他越是故弄玄虚,我们越想知道究竟。为此,魔术师在揭开幕布前,耍花枪,造惊险,我们目不转睛,暗捏一把汗,等待那一刻的惊呼、欢喜、悲伤、失望抑或兴奋。无论如何,紧张之后那一瞬间的放松感是美妙的。
我们体验“紧张”最好的方式是戏剧。生动的表情,夸张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的肢体动作,给观众鲜明的冲击力。到现在,都记得十多年前在学校里,观看《死无葬身之地》时,演员站在舞台上痛苦呼喊、质问的情形。曾经它沉睡在记忆的长河里。可当生命遇到敲打时,它就会蹦出来,有时站在舞台上的似乎就是自己。
除了“紧张”这样的情绪体验,当然还会有其他,可是记忆里很难搜出过往看过的喜剧片段。也许,就戏剧,只有“紧张”,才能塑造严肃和崇高,才能发人深思,才能净化我们的情感。因为,痛苦总是人生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