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土崩瓦解”与“国泰民安”

“土崩瓦解”与“国泰民安”

作者: 帝王将相门下 | 来源:发表于2023-04-20 06:03 被阅读0次

BC128年,有三位客卿上书中央,言谈国家治理,那个时候叫《治安疏》,他们分别是主父偃、严安和徐乐。

龙藏寺碑文

其中,徐乐这个人在国家治理层面,用了“土崩瓦解”这个词。

何谓土崩?他说,民困上不恤,下怨上不知,俗乱政不改。

何谓瓦解?他举了个例子,说当时七国之乱之所以没有得逞,威胁中央,主要原因是“德未衰”。

按我的理解,他说的这两点,有些道理。有讽谏的风度,建议帝国统治者要体恤民生,了解民间疾苦。有一个稳定的社会风气,上下风俗环境适合生存。

帝都的角楼

即使局部有动荡,偶有战争,也不至于让天下大乱。

像之前的秦国那样,刑法严苛,徭役沉重如山,民间人人心怀惴惴,离心离德,最终失去江山,岂不悲哀。

历史发展到今天,以一个两千年后的现代人眼光看,他说的不无殷鉴意义,不过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视点,上下利益均衡。

没有在利益的角度阐述治国当怎么怎么样,只是在道德约束、风俗教化做了分析,这也是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共性。

仁义道德文章,耻于言谈利益。

其实,纵观千年历史画面,政权稳固,开明国度的王朝,一定是上下各个阶层的利益分配得到了平衡。

而平衡的砝码究其竟无非两个,一是吏治,二是民安,两者缺一不可。

所以治国之要,一是知晓“治吏抚民”的相当重要的意义;二是实现利益均衡共同体,如果割裂了这两条,亡国也就不远了。

徐乐的“土崩瓦解”论,讲到了民生,触及到了实质,涉及“吏”的角度,只是说的很表面,有点虚。

当然,作为后人不能太苛求前人,毕竟他们是生活在两千年以前的人后来,汉武帝读到这三个人的奏章后,觉得他们说的都不错,从谏如流,都给了他们官做。

可见,那个时候有知识一代,对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有独到见解,切中时弊,能被君主采纳,当个官员倒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旦视才取,不惟有背景、名望而论,重视人才建设和干部培养,这也是君主很难得的一面。

“土崩瓦解”与“国泰民安”往往就在上层意志的一转念之间。

相关文章

  • 风吹落樱如雪26

    66从来都没有想过,一直以来的信仰有一天会土崩瓦解。 而当信仰土崩瓦解之后,又该拿什么去对抗虚无与伪装。 67接下...

  • 飞飞雅正

    国泰民安

  • 日更录 279 真诚的节日祝福

    国庆与中秋相逢, 幸福与祝福共融; 静心与明月相伴, 歌声与笑声和鸣。 衷心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福...

  • 韩国影片《流感》

    2020 国泰民安

  • 国泰民安

    拍摄于北京八大处公园

  • 国泰民安

  • 国泰民安

    有时 我去客户家 仓库里都是货 不小心 就羡慕起地主家的 小仓鼠来 它们 也是传说中的 富几代 转过身 我又看见猫...

  • 国泰民安

    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一个地方 如果经济发展了 犯罪的事就少了

  • 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父母健康平安, 国泰君安,家国兴隆和安

  • 国泰民安

    今天是中秋兼国庆,19年一次,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大至世界、中国,小到家庭、个人都是特别的一年。 感恩为了大家能过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土崩瓦解”与“国泰民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kr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