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此处,心向往之。你看,每个人都在经历被他人和世事驱动,灵魂召唤,跨越门槛走上试炼之路,脱胎换骨,成为自我英雄。
你的英雄之旅开始了吗?
我的,才刚刚启程。
冒险召唤
美女与野兽如果只在不被辜负时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时去爱,只在学有所用时去学习,那么就放弃了人之为人的特征。
——马奇
尽管美女贝尔浸泡在家人的爱中长大,她去接纳一只长相丑陋的野兽为伴侣仍令人费解。
野兽由人及兽,守着一片废墟,在荒蛮与自卑中等待爱人来拯救。
说来这两种角色内心戏和人设定位差别还是蛮大的,但二者又有相似之处:
坚守内心所念,突破自我所限,勇敢去热爱。
最近认知写作和信息分析奇妙的闭环了。回首来路,原来这两个角色我都演过一遍,殊途同归。
跨越第一重门
贝尔的父亲曾是一位成功的渔港商人,他的舰队总能在大海探险中收获无数奇珍异宝,以供六个孩子享有体面的社交和奢华的享乐。
海上遇难珠宝沉海的逆转,故事才真正开始。
破产之后的贝尔一家不得不搬到乡下一个破败偏僻的村落,蝇虫遍野,门可罗雀。曾梦想嫁给上流富家子的姐姐们每天混吃等死,哥哥们消沉低落,父亲年岁已高却为儿女所迫去找当局力争,想夺回被打捞回来的宝藏被臊一脸。
只有贝尔清心,享受着拓荒野外幽静独处的乐趣,物质极简而内心丰盈。
丰与简进与退,矛盾像双生花,行动受意念影响。当你追寻梦想时却又困难重重。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写作课的勇气之旅。
写作课结业作品《童年时光机》初心是为教育创新呈现一种新可能。发起组队招募时,我写了一条招募贴大意为教育像“朝露”一般,予人饥渴,愿所有敬畏教育的人来组队打怪。起初项目slogan 定位: Education is your life教育就是你的人生。
童年时光机贝尔的美在于“勇敢”。《童年时光机》项目的美在于“陪伴”——7-15岁中小学生的同龄陪伴,我们希望在“童年时光机APP”上实现青少儿兴趣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和分享身边趣事的需求。我们以两个异地小朋友的视角讲述童年故事,以共同写一首诗,画一幅画,拍一张照片为最小陪伴单元,记录并定格童年的种种美好。
童年陪伴的美很珍贵,令我们写下这样的文案:
童年是一条河流,
像水一样的期待和惆怅,泥沙俱下。
匆忙的脚步,不能逆流的时间河。
永不停息的川流,永不能干涸的干涸。
踏上试炼之路
第一个给我发来接头暗号“朝露”的是一位东北高中语文老师燕传熙。她理解教育了解学生,对教育的热爱令我对项目信心倍增。
我们等来的第二位成员是一位博物馆研究人员phyllis,她说“被你的果敢打动,从南方追随到北方”。其实我被她吸引:她有广博的世界各大博物馆背景知识,知性大方,体贴而活跃。项目前期她在美国出差,还能一晚上在Github上线近百个文献资料,这种惊艳也是没谁了。
或许是妈妈和教育者职业双重身份缘故,燕传熙和phyllis至始至终都对项目和我给予帮助。最初用心分担项目任务,后来在项目方向各方争议,故事版本迭代到第五版时,她们仍然耐心协作。
邀请来子午鸟当观察员,吸引北京大区一直帮助我解决技术问题的学长Kevin旭偉加入,随后,北京大区金融从业者功夫熊猫加入进来,最后拉进来第九大区的教育公益科幻作者半个书生。midori在BP意向统一性上给予重要指引,最后两版BP赶制,她竟帮我找来好多高逼格图片。
预路演时,作为项目陈述人遭遇评审团各种吐槽和争议,促成我在《童年时机光》项目方向上,不得不主导完成几次调整:
最初以城乡同龄社交为切入,想植入一个城市孩子赠送二手手机给乡村孩子的故事,但在乡村通讯条件等商业可行性上遇挫——乡村资源匮乏,手机,话费和通讯硬件没有支撑可行性的数据。
期间,项目成员还提出非遗文化传承APP的提案,以及城市孩子交换到乡村度假的提案。最后,我们被童年缺失“陪伴”的需求没被满足而驱动,团队包容着项目主创,同时也接纳合理决策。团队智慧的默契致使复议过的决策坚决执行,否则,项目频繁反水就危险了。
团队九成来自泛教育领域,教育情怀使我们转而不再强调地域差异,思考“陪伴”如果是有价值的就不需要门槛。
效率是作品完成的首要条件。回顾过程,我们是第一个完成组队建群的项目组,也是几乎第一个提交作品的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反思BP对产品的挖掘不足,用户画像也相对模糊。同龄陪伴的社交场景也略显牵强。项目整体商业化能力弱,组队时未坚持人员职业背景互补的原则是一个软肋。
未来像看不见的深渊
仓库开建以后,项目每一个节点明确Deadline,但协作一开始并非很顺利。
为了兼顾兴趣和精力,我将成员分为三组,男女各一轮流周队长,主持本周线上活动推进本周任务达成。这种机制想赋予每个成员以责任和权力,非常理想化却有效。phyllis出差到美国,功夫熊猫刚换工作,燕传熙家的小朋友两度发烧,Kevin每个深夜加班,半个书生天天呆实验室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互相体谅着推进项目协作。
每周一梳理项目节点,用情感指数和目标结合,提醒成员注意本周重点,并宣布本周队长任务目标。
有时也需要抽时间语音某个成员,细聊下她对项目某个争议的看法,好的点子或者反对的观点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择机融合到项目中,并宣布此建议来自于谁的贡献。
记录每次团队讨论的纪要和下一步动作。对项目方向,教育痛点,用户定位,产品功能甚至故事结构每一环都有非常大的分歧,讨论重大分歧形成目标的共识,在操作中不断优化细节,一路撸到完成大于完美。
中后期大家精力不一,但依然希望[赖在项目群里],看自己孵化的孩子最终脱胎成人。一路陪着熬夜最多的是phyllis。压力大时,我们居然在同一天剪了发。数一数,项目BP也改过十几版。
一束光吸引另一束光
项目也曾遇到最艰难的时候:
我们的主题是陪伴,落到产品功能上却四不像。记得在项目中期我们没想清楚产品定位,商业模式时,我陷入沉默。Kevin私聊时探讨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但限于路演还有一两天大跨度调整商业方向有心无力,投票后决定按原路继续。
故事起初的组块切分不清晰,也缺乏主线贯穿首尾。怎么办?反复思考BP呈现策略,并及时汲取旁观者的建议。周日正巧遇见一部纪录片,促成《童年时光机》里最美的故事“鲑鱼洄游”。一天清晨,和子午鸟聊过这个故事时,他的支持给了我完善最后一版BP并将这个隐喻贯穿首尾的决定。有时外部智囊能比我们自己更能冷静理性分析和讨论支持。
最初一直担心没人来做keynote,最后自己死扛着完成了梦想。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for ever!就像贝尔心中有光,不受胁迫,勇敢的爱上一只野兽。
《童年时光机》定格的不只是童年的一次陪伴,还有同侪的陪伴。和写作。
蜕变如荒蛮爆裂
如果说我对写作稍有先天基础,不假。但对于信息分析——处于荒蛮世界,我活像信息花园里一只原生态的野兽。孤独,爆裂,自生自灭。开荒之旅贯穿始终。
智者如浩瀚星空,令人不自禁地驻足仰望。多希望跟随大牛的英雄之旅,找到与自己的生命回应。在信分课开始,同侪都对[跨学科终身学习],[高阶思维模型]和[成为通才专家的秘密]有着强烈向往,我们更希望向个人学识和德行素养合一的智者借光,探索自我未来的可能。
信分课依然选教育课题,方向锁定在我一直关注的“通识”,项目命名为《你好,通识》。或许因为招募贴有研究“芒格”,“马奇”,“西蒙”这些大牛的吸引,或许因为开题方向更为聚焦(后面才知是大坑),寻找一群开荒者比寻找一群有爱的人容易得多。
你好,通识迷雾和听从内心召唤
通识项目起初是希望定义为普通人进入通识的通俗入门课。我们希望把[通识是什么],[通识有什么基础入门知识]和[通识的可供性]表述清楚。
显而易见,但凡对通识有一定认知,[可供性]自不必说。随着后面素材挖掘的深入,我们发现[定义通识是什么]并不是整个项目的灵魂。冲向【功利主义】风车的堂吉诃德——马奇,跨越学科藩篱的科学顽童——西蒙,洞悉人类智慧的投资大师——芒格,我们从时间,空间和核心变量来观瞻我们心中的智者通才,发现他们的跨界成就和人生智慧深似海,令区区刚踏上人生征途的我们,心向往之,步履蹒跚。
此番历炼之旅,到底要怎样找到一个最小行动切口?阳老师建议从【反常识点】切入,醍醐灌顶。好吧,我们直奔[反常识点]——既然[通识]像海洋大牛如满月,我们不如只讲——找到通识的核心要义,找到影响三位大牛人生浩瀚的关键事件。有趣又有用。寻求师友解惑后,对我们切入项目有很多启发。
师友答疑争鸣后,我们从三个反常识出发:无用/跃迁,全学科/核心学科,慢效/迅速的可能。我们能不能把三个反常识点串联起来?它们之间有没有一些联系?
比如,爱雪提到了通识的内容需要框选,Erica提到最小开智人、最小安人,确定不超过5门学科,每个学科一个全局认识+成长路径+思维方式。行动指南。
比如,若松认为的反常识线:通识学习的“迅速”需要找到最大变量——全局学习扫描并锁定核心学科(看似无用)——形成牢固已知走向未知形成跃迁。
还曾征求到其他师友意见。比如,提醒我轻人文重学术气,比如[通识教育]和[君子不器]的相通性。
好像有路但一团迷雾。好在项目成员很快开始展开通识最小全局认识的信息获取行动。
这次项目主创还是6个人,Erica, 陈晨和佩恒主动加入,爱雪和若松也响应起来。或许“通识”相对更聚焦,项目讨论范式也更明确。
佩恒是大四学生,话不多但对项目需求有清晰执行力,低调却专注。关于[通识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主要信息获取都得益于他发出的issue,全世界大学的通识教学目标,核心学科群等信息,我们对通识有了最初的最小概念。
开荒者自知身临信息的险境,会议前都会早早抛出issue发言,佩恒甚至在我们发起第一次会议当晚,凌晨带头复盘一个发言总结发到issue。
作为多人异地协同项目,第一次全员线上会议,成员破冰,分工合作意识,积极输出项目愿景,快速达成共识都尤为重要。正是如此默契,首次会议上我们项目目标和初步分工形成结论。
项目选人非常关键。用什么标准来搭建项目团队?能力互补,工作年限,内心驱动,专业知识,性别比例?尽管有标准,但操作时很难在一个陌生的时空里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快速全局认知!
怎么办?去看他们的作品,去判断他的习惯,思维特点,执行力,背景知识和为人。
比如,佩恒的作业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过往作业写满独立思考和执行力,自驱力满满,一点不像个大四学生。所以佩恒发起成员总结发言的最小闭环行动我并不意外。我觉得这个倡议很聪明,最小成本最高效率的将结论形成共识,没有给复议机会。
在众多定义中,我们更倾向于[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教育是培养全人]。
结论.jpg
前路黑洞深深处
信息获取时,我们希望从多人多信源协作交叉验证。关于智者,或者关于学科群,都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扑面而来。我们怎样界定信息检索的边界呢?
Erica人在法国巴黎,错开7个小时时差的她像是项目的最小行动监督者,把我拉回现实。从第一次在线讨论时,她就坚持“最小行动”意识,促成我们把信息分析往最小BP呈现贴近,项目定位在“完成比完美重要”,指明项目后续协作方向。
项目期间,我在第二周遇袭一个突发事故精神深受打击,无法投入心力。不能继续统筹项目令人纠结,我不希望看到通识项目停工。和爱雪若松表达担心,私聊Erica鼓励大家挺住。观察员仁冲一边脑洞自己的项目,一边点评他看到的问题,善意提醒和鼓励着队员。
但是,同侪激励像一弯洪流,生机勃勃。
陈晨在首次发言中结论不多,对马奇表现出痴迷。虽然一直有出差的戏份穿越,但他中后期认领的任务总是言出必行。爱雪思想深邃,作业思维缜密。在第一次会议时突然被派下乡,issue文字发言满是对项目的认真思考。
土木工程师的Erica一边响应推选若松为继任队长,一边倒时差熬夜亲自把项目的协作和材料整理汇总扛了下来。
若松逻辑清晰,既强调通识项目共识部分,又写下自己对项目的独立思考。在只有通稿骨架的前提下,开始拼接BP逻辑;一边还要满足路演者随时抛过来的需求,熬着大夜为通识项目Bp垫底。
佩恒继续挖宝石,Erica继续汇总搭框架。到了路演前的三四天,我们还没确定路演人选,BP制作人,以及通识关键变量,芒格马奇西蒙成为通才的模型和习惯.......一切都还是盖在树林里的一栋楼,百叶障目,雾里看花。
Erica可不管,继续依据佩恒的宝石,若松的宝石以及她自己拾的宝石,往最小BP版本上垒加。这真是一种非常激励他人的行动,项目继续小步前进。
爱与信任的恩惠
谢天谢地,Erica没有停止前进。陈晨在一个不出差的时间也及时回归项目。很快,若松表态扛BP到底,陈晨和Erica商量着路演。
信息分析报告和写作一个BP不同,得有客观分析和严谨结论。看着大家各自找的资料没有梳理成一个完整逻辑,路演当天早上十点我用幕布发了一版讲稿初稿。
此时,依然没有解决从[通识教育理论]——[大牛思维模型和生活习惯]——[普通人后天习得指南]的信息填坑。路牌在那里,可是路还很糙甚至看不到信息闭环。
项目协作的波涛仿佛又在加速流动。陈晨给讲稿改了几次自己试讲,在若松配合下将BP和讲稿互补着呈现,QA讨论路演时的分工......大家配合默契路演顺利完成。无论谁提出好的建议意见,总有成员理性参与讨论,这种open总能把快掉链子的项目拯救回来。
可以说项目是积累了一周半,在最后一天完成逻辑呈现,Bp框架,演讲策略哒,真特么牛B,我的同侪!一整天若松只吃过早餐,陈晨路演前才点了一个蔬菜沙拉…… 所有人都吊着心,生怕突然哪一个异步协作出任何错。
野蛮到自由进化
一个特写慢动作:若松和陈晨,在EricaBP最小可操作结构引导下,分别赶制BP和讲稿雏形。Erica和我在佩恒挖掘的资料里,找到时间,空间和变量关系,进一步细化。我们为共同完成这份协作而振奋,路演当天陈晨好像兴奋到很晚,直到再次出差。赶在结业典礼前,我完成项目最后一个闭环——输出一份并不完美的信息分析报告,完成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全局认知。
现在回看,项目分析报告并不完整,[通识教育]知识拓展和深度思考依然没有简明而深邃的学术分析。这份未完成正是复盘的目标之一,英雄之旅才刚刚开始呢。
最后项目slogan盖棺论定为:君子不器,道高于技。这条主题也是在整理信息分析报告时,才深刻洞见和领会到的。
路演完,若松敲来一段感言。“在项目中获得意外的欣喜,原来"智慧"二字,也是有路径可去的。现实世界并不是按学科分布的,跨学科学习,掌握思维模型,刻意练习,就是那个入口。大作业、项目本身,也是往那个路口行进的一步。”
我们敢于去挑选这样一个博雅的课题,正如野兽为贝尔的爱所动。追求美与勇气才是我们跨越一道又一道未知之门时最可贵智慧,不是吗?
一支永远的红玫瑰智慧要由亲身体验觅得。同侪激励的不是相聚时的一时一事,而是别后。
通识项目并不完美,但意外收到队友发自issue的表白,好酷!两次组队两次立项,其实选题并不重要——它只是你更好进入创作者的兴趣诱因,什么样的队友也不重要——两次组队都有优秀BP全程只有一个人。
那你为什么还要组队做大作业呢?通过与同侪互动,通过完成一个具体选题,来完成课程知识的复用迁移,来完成对自我知识重构的检视,最重要的是发现学习共同体。讨论新知,晒出自己最近批量剁手的新书,发现新工具.......共同进化的愉悦如涓涓溪流滋养心田。
如果你现在不做,有些事你永远会错过。如果你不曾回放那些细节,你又怎能为我们自己感动。——致与我共赴时光的同侪
孔子言:君子不器,道高于技。君子不器,为政通才 。世界变化好快,成为自己的英雄何其弥坚。当我们老矣,回味此生的英雄之旅,自会浮现每一段心中梦想与挣扎往昔,丰润如玉!
与君相识见字如面,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