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读书摘要

批判性思维读书摘要

作者: kusasakey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22:03 被阅读0次

    批判性思维的书,我忘记读得是那一本了,只读了三章,重在实践

    一二三章感慨
    第一章: 表现看本质
    看到一个女人做到轮椅里面,你会觉得她的生活一定很悲惨吗?

    看到一个人在图书馆里读马克思的书,你会认为他对这感兴趣吗?

    你的另一半答应给你打电话却没有打,你会认为他不重视对你的承诺吗?

    在看到一个 情景时,很多人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做出自己的推论(判断)。

    然而很少有人会认真去推敲自己思维其中每个环节要素。

    譬如,前半句发生的情况都是感知到的事实信息,而后半句都是你根据前面的事实信息作出的推论,那么潜意识里面更根本的是什么呢?就是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假设前提。

    假设 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或者预先假定的东西它通常为我们已知且深信不疑,使我们信念体系的一部分。

    如果你觉得坐在轮椅里面的女人生活悲惨,那么你的假设前提可能就是坐在轮椅里面的人的生活都是悲惨的。实际上情况呢?很多轮椅里面的人过得也很快乐。

    第二个例子你的推论的前提就应该是 看什么书就意味着对这本书或者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了,而实际上,或许他也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枯燥繁重的学年论文任务而在搜集材料罢了。

    第三种情况中,你这种推论的假设前提可能是说到没有做到就肯定是故意的,实际上她有可能临时遇到其他事情给耽误了。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出无数个推论,大多数都是 “即时反应”。

    但是一个人在做出推论之后,很少会倒过来对于 假设前提 做一番推敲,

    (有的时候,或者,也不会去 区分清楚 事实信息 和 自己意见 的 不同。)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对于自己之前的推论更加谨慎的对待和确定。

    假设前提 事实信息 推论 ,这是一个完整逻辑链条的大致框架。

    我们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对于一个逻辑链条其他环节的谨慎和细致推敲 都会对我们思维的深度和严谨性产生有利的影响。

    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反复演练)。

    就像不管是学习篮球 排球 武术还是游泳都需要先把最基本的动作练习熟练,批判性思维也需要人们把其中的每个环节反复演练,最后实现从“非舒适区”到“舒适区”的转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会把思想中的潜意识部分提升到有意识的层面上。

    譬如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会对自己某个观点的假设前提做一番探究论证。

    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对于 假设前提 重新审核,对于事实信息 也谨慎搜集 对于推论也有意识的追求一种逻辑上的严密。

    这种把思想中的潜意识部分提升到有意识的层面上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写: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前前后后完整的写出来,给予自己重新审视推敲每一个环节的机会。

    经历 不等于 经验

    我曾经无数次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并且仍然不能避免这种错误的继续发生,

    后来我渐渐明白:经历不等于经验。如果不对过往的经历进行反省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么,照样会在之后犯同样类型的错误,即使有的时候不发生在同一个领域

    只有通过成熟深思的推论,才能真正增加有价值的经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经历上。

    思维更有逻辑性:把很多不同的想法以某种次序结合在一起,当各种组合在一起的想法相匹配并且互相支持时,产生的思想才具有逻辑性。

    关注最重要的问题

    以前提醒自己跳出一个圈子来俯视自己,很多东西的重要程度就比较清晰了。其实也就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所在的群体,这样会避免自己的格局仅仅限于自己的内心。

    不仅可以从空间上时常跳出来看,而且需要注重从时间的范畴角度:把时间拉长来看。譬如你如何 定义大学时光在人生阶段中的地位呢,从这个 很长的时间范畴内去审视它,很多日常的 琐事和烦心事真的不值一提了。

    “例如,在大学里,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有知识的人?怎样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 可是学生常常问的问题却是:怎样才能在这门课上拿A?这篇论文要写多少页?怎样做才能使教授满意?

    对于这种努力,其实从功利的角度,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 最关键的是保持头脑的清醒,在做这些努力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最根本的需求,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

    思维的公正性。方便可理解的方式:1.定义(统一、简单理解、特定语境告知、减少歧义、说服性)2.抽象(理解深化、思辨、将具体的抽象化、想现象到本质的论断)
    对于双方理解是否公平,自己的思维模糊,可能是让人感到歧义,歧义的形式就比较多,一种是语义上的歧义(语言上断句、错别字),二种语形歧义(语法结构),三种(词语集合的没有限定场合的东西就容易有多种理解、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对一些敏感词语的理解也可能产生歧义)

    不公正体现在,在思维逻辑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选择性使用有利于满足自己私欲的要素,这样其实是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方式。

    人的天性有自私的一面。通过公正的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无可厚非。

    但底线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正当利益,否则,你的思维逻辑再严密,都会被视为“妖言惑众”

    只有提问才能引发思考,而答案只能导致思考的终结。

    定义(统一、简单理解、特定语境告知、减少歧义、说服性)抽象(理解深化、思辨、将具体的抽象化、想现象到本质的论断)

    每一个学科的开创最初都是由提问引发的:人从哪里来,如何计算出特定的复杂数值,如何治疗这种病?而每一次所提问题的更进一步都会推动这个领域更进一步的发展,譬如当医疗界提出:癌细胞如何与摄入体内的事物的化学成分发生作用?市场营销开始研究消费者在奔放的音乐中会增加多少购买冲动时,这个领域的研究就会被更进一步的拓展。

    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不一定能真正的在思考,除非他给自己提出了问题并且在寻求答案。相似的情况是;一个人拿着书本不一定可以学会批判性思考,除非他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不断的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

    同时,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关乎思考的质量。一个总是提出肤浅问题的人实际上说明他自己根本没有动脑筋对问题本身进行分析思考,所以把见到可以请教的人的宝贵机会浪费在提出一些甚至能百度出来的问题上,这是很可惜的。

    本书提出一个观点是给问题进行分类。基本上: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 事实性问题,这类纯属记忆范畴,实际上并没有涉及智力领域。譬如:水的沸点是什么?美国最富有的城市是哪个?哈尔滨冬天的气温最冷是多少度?

    但是我们说,很多时候信息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固定时间内虽然只是提供一些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组织的非常系统,规约的非常紧凑和切题,那么,依然可以证明这个人的思维很严谨,挑选组织信息的基本素质已经能反映这一点。

    第二类问题 是 主观选择性问题。分析的方式 譬如:你喜欢吃哪类事物,你为什么喜欢大篮球?等

    这个比较属于私人选择范畴,

    第三章讲的就是 与批判性思维最关联的问题:判断性问题。(可以应用于论文写作) 作者认为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需要进行推理,往往不止一个答案,最终追求的是找出最佳的方案。

    譬如:农村到底如何才能脱贫?最能使大学生受益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譬如:农村到底如何才能脱皮?很多领域就会给出自己的观点。教育界的会说关键是提高教育水平,而农业专家会说关键是引进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社会学家则建议,农民工就得依靠进程务工才能脱贫。确实,你会发现存在很多方案,但是,最紧要的是 每一个推论 必须得由自己准确的假设前提和充足的信息证据,不然,就是“空口无凭”了。

    从多个角度论证这一观点,

    但是我另外一点感触就是:其实很多时候也要保持针对住问题目标进行彻底思考,切忌偏题,

    方案很多,但是不能让它遮掩真正最根本的问题本质。

    譬如农村的脱贫问题:光靠农民自己种地是根本脱不了贫的,无论到哪里 收入最根本的依据还是自己价值的贡献,所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根本方式,肯定应该在提高农民自身的价值技能上下功夫,这就涉及到技术教育,这种观点适应比较普遍的一个依据就是,即使是政府开始大搞乡村企业,那么也是依然改变不了 自身有足够的价值技能,才能给置身其中的企业制造更大的价值,也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要尽最大力气去触及问题的最根本本质。

    思维衡量标准,当然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因为很多时候,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反复进行逐个标准的衡量,因此 在最开始练习时 可以追求一个目标一个的实现,譬如第一阶段在 清楚上下功夫,第二阶段在逻辑上花费心力,第三个阶段追求 问题的深度。

    提问题才能推进自己的思考,没有问题就不会有 主动有意识的思索。

    有质量的问题才能引发有质量的思考。

    答案是思考的终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读书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qq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