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察觉到脾气变得古怪,总是发火,好像心理总是有什么东西没发泄出来似的。也许是压力大,也许是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也许是内心对自己状态的不满意,引发出来的焦虑?我想找人聊一聊,可惜,没有合适的朋友。自己一个人消化吧
总是会有这种时刻的,变成文字,也许会是一个方法。毕竟找人聊天,付出的成本也不小。更何况找不到合适的人。
昨天下午和阅微聊天,聊到兰馨园的课程设置,是的,上个学期很多的外聘老师,课程很丰富,也很吸引人,今年,完全不一样,几乎全是自学,而且仅有的3个老师,上课很无聊,所以压根就不想听。特别不想来兰馨园,但被老妈逼着,不来后果很严重。于是现状就是天天玩手机,什么都不想干。
我不知道该说怎样的话来应对。是的,我承认,我不是真正的老师,没有上过课,现在天天备课,3门课程,非常紧张,我经常感受到时间和精力的匮乏。晚上回来要辅导丫头作业,我自己的学习已经停止了。忽然怀疑自己在做什么。当时和孩子聊完,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兰馨园做不长,因为不适合。课程教的不好,枯燥无味,心理辅导这块我是空白,那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当时就在想,我还是要以辅导学生功课为主,教课我确实不行。可是,以前我尝试过啊,在托班,在学校,讲解的甲骨文和知识扩展,孩子们的反馈也很好啊。再仔细想想,我的切入点,课程的备课和准备,尤其重要的是目的不同,现在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把课程上完,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考试能拿到及格的分数,之前的则是兴趣点的补充和扩展,没有考核标准,怎么好玩怎么讲。所以,不是我的讲课能力问题,而是要求不同,以目前我的能力,做不好那么好而已。
今天早上和丫头大概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丫头给我的反馈,我的这种方式挺好啊,因为紧凑,知识点get到之后,做题,特别是做难题,独立思考后的感觉很爽的。比上课听老师讲课好很多。没有时间的浪费。于博冉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感觉也还好,可以接受的。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目前的这种方法,是比较适合在常规教育体系里的孩子的,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带来的做题感受,是相对优于一般的方式,能起到很好的预习效果,以及很好的一种学校学习方式的补充。但是对于兰馨园的孩子们而言,兰馨园定位于疗愈的学习,需要讲课生动有趣,足够吸引人,同时能学到知识,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的方法并不契合。
另外,我特别想提及的,是自己这些年来对生活的感受。真实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很有趣才去做。更多的,是无趣的,不得不做的事情,无论你自己再艰难,再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这里包含的,更多的是责任。所以,会被倒逼着改变思维,既然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不妨让它变得相对有趣些,接受度会更好些。或者,通过对未来的期待的美好,来激励自己现在的行动力。对的,就是这样。这,才是生活的真相。才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原因。终有一天,累积之后会对自己说:我尽力了。我有足够努力,生活并没有负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