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最苦恼的往往是时间不够用。这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在高中的时候,一位小美女问我:“你怎么进步那么快呢?我感觉到很不容易啊,高一的时候,大家学习抓得都不很紧,我也没有那么拼命;等到了高二,我很努力了,但是大家也都努力了,名次还是很难提升上去啊。”对此,我认真想了想,这个恐怕还是有极限学习法的功效吧。
极限学习法,是本人自创的一项学习方法,其含义就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高效率的掌握需要考试的相关知识。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极限联想法。所谓极限联想法就是指你看到一个东西,应该想一想与之有关的学习内容。比如,你看到一只柳条,你可以想想文学上的“柳枝向西叶向东,非是画柳实画风”,想想“千丝缚君终须别,何日梦里再逢君”;也可以想想地理上的四季、风速、大气流动、热带温带寒带分布;可以想想生物上的植物的纲本目,光合作用;也可以想想一片柳叶落下来的重力、空气阻力乃至落到水面上的浮力;看到柳树的影子,要想想如何根据柳树的影子用几何测定柳树的高度,然后再想想如何用英语说柳树、树叶、风、小河等等,这样就会将枯燥的知识与生活的实用结合起来,学东西是很有成就感、很快的。
历史上的一切牛人都是极限联想法的高手,比如能把大象重量联想到水的浮力的曹冲,七岁就整出了著名的《曹冲称象》;比如将雪花比成“柳絮因风舞”的谢道韫,千古传诵咏絮之才;比如被苹果砸了一下联想到万有引力的牛顿、看见茶壶盖被蒸汽推动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等等,不一而足。极限联想法不仅是学习的一大利器,更是个人和集体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是极限求时法。所谓极限求时法,就是尽可能挤出来时间学习。高中阶段,这个方式被发挥到极致,最有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学、衡水二中和毛坦中学,这个网上都有,本文不再细说。我想说的是走上大学以后,尤其是工作以后很多人没有外界环境的约束,早就将这些优良的传统忘到九霄云外了。2003年我考研的时候,专门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学习,就在郑州市西环路和航海路交叉口的卧龙岗赵家门。当时那个地方还很偏僻,往前走不到几十米就是农田,种的玉米大豆什么的。屋里既没空调,也没暖气。当时房东家有单间和两室一厅两种房子,单间一月50,两室一厅一月150,于是我就和房东商议,单间住着不方便,能否让我住两室一厅中的一间,按50算,等有人再租另一间了,一人出75,因为那家太偏了,房东就同意了。后来那个村有段住了一大帮搞传销的,他们想和我合租,我就把两室一厅包下来了,等到他们被警察赶走了,我又按单间接着租(当时郑州物价很低,上网一小时两块,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月也就800来块)。在此情况下,冬天冻得瑟瑟发抖,晚上睡不着就听美国之音、英语磁带和万能作文入眠;早晨在床上墨迹会,就听听力和王若平的万能作文背诵版;每学习五十分钟后爬到楼顶放松视力,继续听,买菜来回路上,听英语;中午和晚上做饭,听午间登录等时政新闻,把时间用到了极致,结果,第一年考研只考了英语47的我考了政治70,英语71,要知道当时山大对英语的要求是50,北大清华也才要到60,这就是极限求时的效率。
三是极限简单。现在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多诱惑,比如想看会手机,想打会游戏,想看看电视,想看看小说,想找人喝喝酒聊聊天等等,每一个都是时间黑洞,经常看了上集想看下集,一打就是打个通宵,一喝就是当天耽误第二天头疼大半天。为此,学习应该找个极简的环境。那时我之所以不在老郑大附近租房而跑到郊区,很大原因就是出于这个考虑。两室一厅的房子,只有自己买的两张桌子,一个套炊具,还有房东送的一张里面能放物品的床而已。没有电视手机(有个破传呼),没有租小说的打牌下棋的,没有朋友找我玩(偶尔有几个亲友去看我),上个网需要跑十几里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到学习上,后来养成了很强的自律习惯。
岁月荏苒,当年一块考研的金凤同学和毛帅同学都去外地当了大学教师,独留我一个人跑了半个神州又回到了郑州,幸好有当年养成的好习惯相伴,倒也不算虚度岁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