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的时候更多的是对芸娘的敬佩和两夫妻生活的羡慕,心情是闲适的;而到第三记坎坷记愁,又会对沈复有所抱怨,引发对命运的感慨,觉得人心难测,想到的更多是古今人性。
而今看到第四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2132/83dd4445438c9290.jpg)
其实才更多的对沈复有所了解,可以说对于他这个人物,方肉骨毕现,有了感情,知其脾性。每每看到他游览的地方,描述的景致都想着去原地看看,又觉得怕是虽有此境,已无此景!又想着他所说的园林构造,想着以后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小庭院,也要怎么怎么做。想想,不觉会心一笑,古今隔了这么多年,竟也心有灵犀,由此发现对于很多景物的看法倒是一样一样的。所以,讲起对人,怕是更愿意对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2132/2cf01b55687f1f6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2132/b33d7b91f1dd1b9a.jpg)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第五记,也没有第六记……(当然我只是这样认为,其实应该是有,只是现在仅存四卷,由此就让我这么想吧,留有悬念,那就随我怎么想了。)
而沈复,妻丧父薨子死,无论趣还是愁,无论喜或是悲,已经了无牵挂……
最后写的是跟着状元,做了幕僚,进了京城(毕竟是乾隆年间,还算太平),怕是更加忙碌,已没有时间悲秋伤怀,已没有时间闲情逸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2132/47ad6a0639cf4b58.jpg)
但,总要踮起脚尖,看一看,碰一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