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坚持和及时止损的关系。
雨果目前的表现畏难情绪很高,抗挫力比较差。
因此,我送课外班都会感觉到吃力,完全影响到了我自己的情绪,从而可能又会影响到雨果。两人的情绪感染力互相影响着。她的畏难,我对她畏难这件事儿的介意,她的抗挫能力差,我对这件事儿的不满导致一点点失去耐心。
这件事情围绕心头很久了,不知道该怎么调整她,更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我。其实孩子的畏难心理,要面子,在我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和幼儿园老师聊这件事,老师说,如果是她没问题的,她绝对能表现出来。如果是她没把握的,绝对不会碰一下。我觉得很简单的,以她的能力,只要练几下就完全没问题的事儿,在她眼里,可能尝试两三次之后,还不能成功,就放弃了。她宁愿和我坐在边上看别的小朋友做,也不再愿意尝试。问她,她会说,妈妈,太难了。在我眼里,坐到边上看,不再去尝试,是另外一种失败。
我何尝不是这样呢,小时候小朋友跳皮筋,踢毽球,我尝试一次不会,怕丢人,就不再去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到现在也不会跳皮筋,踢毽球。其实按我的身体素质,这些也应该不在话下啊。还有唱歌,我常常说自己五音不全,声音很多人夸过还不错,但是好面子,不练歌,更不在别人面前唱,久而久之,真的是五音不全了。
其实我们缺乏的教育很多很多,失败教育是其中一种,要勇敢的面对失败,接受失败的事实,从中分析失败的原因。爱因斯坦发明电灯,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才终于成功。至少爱因斯坦在失败的时候,知道这种材料是不能用的,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如果当初他放弃,我想发明电灯的就不是他了吧。
我又想,畏难情绪,抗挫力差,放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好比井底之蛙,看不见的以为就是不存在的。不去做,不去错,就好像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不会给自己造成心理伤害,不会愧疚,不会没面子,不会失落。忽然懂了,其实就是大脑不喜欢这些情绪,所以让我们停下来,不要再继续。大脑在这个时候判断这件事儿太难了,没法完成。一旦大脑不在意这些情绪了,或许也就能继续迎难而上了。。
关于及时止损,我也在想,放弃这也是一种勇气,放弃意味着付出过的随风飘散,意味着承认失败,意味着要找各种借口去让自己接受放弃,让自己能够心平气和。这也分对人和对事吧。
首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儿,不要求别人。在此条件下,依然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那就及时止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