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电车将准时到本城。
我拉下电闸,打开门,将两个沉重的行李箱拖到门口。回头,最后检查一遍室内,地板上还有没有能完全擦干净的油渍。东西清理完之后,室内也没有了夏季常日不通风的那种闭塞的味道。窗子是开着的,窗帘仍是来时挂上的星空窗帘,阳光照进来,看得见窗帘看不清星星。
这间房相当迷你,进门的过道也是厨房右侧两平米不到的是卫生间加浴室。整体是一个8平米的房间,放着上下铺的木板床,落地窗外是对着一个小阳台。
拥挤的孤独和开阔的孤独显然是不一样的感觉。拥挤的时候看起来更适合与自己对话。
墙壁的质感是典型的日本防震材料,柔软,保温,只是隔音效果不如看起来那么好,坑坑洼洼的表面总让人产生隔音效果优异的印象。
5层的房子没有电梯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爬楼梯给人的感觉和楼梯本身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我似乎可以保持同样的心情从公园走到马路边再走到海边。而爬楼梯时,水泥楼梯和木板楼梯或大理石楼梯总给人以全新的攀爬体验,可能楼梯才是建筑的眼睛。
想起早晨八点多,通宵打工回来,走在楼梯上的那种感觉,疲惫之外却因为防震材质那种柔软的脚感不由心生暖意。像是跪在铡刀前,终于可以让头找一个相对轻松的依靠一般。
托着两个行李箱步行总是能让旅行的感觉更加充分。行李箱在大颗粒的柏油路上发出咯咯咯的声音。路面上还有零星的石子,很难避开。
等电车要比等火车飞机来的更有旅途感。
站台的开放式设计,数量不多的椅子,数量和椅子接近的自动售货机,稍远处密集的停车场,铁轨上的杂草,播报员的声音。
最后都化作电车行驶时,规律的震动和远处平淡而相似的风景。那种平凡的孤独,是坐在用上海话报站的公交车上是一辈子也无法感受的。
地铁安静整齐的队伍,平和自然的语调,笔挺的西服和衬衣,标准的鞠躬和问候。
有人问我,日本两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
答曰孤独
最孤独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离开那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