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的小幅度提升,可能只需要掌握和改进一个新方法、新技巧就可以,但是如果想要大幅度的提升和质变,一定会涉及到对自己底层认知的改变。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底层心态之一是绿灯思维。我们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够成为大师。
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但是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我们就会把问题归因为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我们要建立绿灯思维,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我的行为。
我们经常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我把别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是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和改进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
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面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知,区分我和我的行为观点,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我们下次再面对挑战,谁就可以从容的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的更好?
底层心态二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
想要能力提升的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什么是以慢为快?首先你得有一个心理准备,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哪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要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比如有本书叫《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
真正阻碍我们的是不确定和恐惧。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使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我们总以为不能深度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这个观点就有意思了,你的见识多了,知识积累量多了就能够自动深度思考了吗?
深度思考根本不是肤浅思考的积累,结果他们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
在这里会出现一个本书中会反复出现的重要概念,假设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我们会发现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比如,我们想要自己的文章更受欢迎,就不能只是天天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看各种技巧,而不是沉下心研究并问自己昨天的文章为什么访问量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如果在哪个环节做出改变,下次可能会有效果?这样不断复盘反思,才能更好的理解你学习的那些知识。
有时候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我们越是想要提升自己,越是订阅各种公众号,看技巧文章,买畅销书籍参加牛人分享,反而关注越少关注自己本身。
安静向内求,每天快结束的时候静静地回顾一天: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假如我没有这样做会怎么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我们的过去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不过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 这些经历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以后的道路,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