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说不完的故事文心飞翔
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因口舌招来横祸

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因口舌招来横祸

作者: 林海寻音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06:34 被阅读0次
    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因口舌招来横祸

    01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有时候若是一个人的言辞不当,往往会为自己可怜的下场埋下祸根。在“人治”大于“法治”的封建王朝时期,这种情况在那些常常陪伴侍奉君主的大臣们身上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要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忠良文臣、勇猛武将,他们并没有在朝堂之上鞠躬尽瘁而死,亦没有在征途之中为国尽忠,而是死于自己的三寸喉舌之下。

    隋朝开国名将贺若弼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贺若敦曾任西魏右卫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贺若敦因口出怨言得罪了晋王宇文护,被逼自杀。

    自杀前,将贺若弼叫到身边交代后事,一方面希望贺若弼平定江南,子承父志;另一方面希望让贺若弼管住自己的嘴,可别步了老父亲的后尘。

    可能是怕贺若弼这孩子忘记叮嘱,还特意用铁锥刺伤贺若弼的舌头直到出血为止。此后贺若弼认真地遵从父亲的遗愿,牢记父亲嘱托。

    为完成南北统一而踏上征途,在跟随韦孝宽南下攻陈的作战中屡出奇谋,助大军连克数十城,自己也而因战功而荣升刺史。入朝为官时,贺若弼也是牢记父亲嘱托,言辞谨慎。上柱国乌丸轨在北周武帝面前说“太子不适合当皇帝,我经常同贺若弼讨论此事。”北周武帝于是询问贺若弼的意见。贺若弼为了自保却说没有此事,这可把乌丸轨给卖了,武帝死后,新君登基,乌丸轨便被新皇帝给杀了。可以看得出,谨遵父亲嘱托的贺若弼,因参与南下攻陈而得以升官,因言语谨慎而得以保全。

    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因口舌招来横祸

    02

    杨坚代周建隋,便将实现南北统一大业提上日程。于是贺若弼,韩擒虎、源雄等将领便领命备战。贺若弼多次运用惑敌奇谋,把对面的南陈军队给折腾惨了。

    到了开皇九年,隋军八路大军攻陈,贺若弼部与韩擒虎部直指陈都建康。贺若弼部遭到了顽强抵抗被迫与陈军苦战钟山,而韩擒虎部则趁机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建康城,贺若弼部因此沦为了钳制陈军的角色。气的贺若弼破口大骂。不过,隋文帝并没有亏待他,给他升官又加爵,就连亲戚兄弟也一同封赏,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似乎威望和地位的不断提高令贺若弼飘飘然了,他也忘记父亲的叮嘱和锥舌之痛,开始大嘴巴乱说了。自恃功高与韩擒虎争夺战功,常以宰相自诩,妄议朝中人事安排。

    气的隋文帝杨坚把他抓到大狱反省,不久又恢复了他的官职爵位,可惜这恩威并施之举并没有让贺若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隋文帝死后,杨广即位,贺若弼又私下批评杨广,杨广便找了个理由杀了贺若弼,就这样贺若弼最终还是“重蹈父辙”了。

    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因口舌招来横祸

    03

    历史上功臣身遭屠戮,常常会被认为是“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但贺若弼则非如此,这全应归于他的咎由自取。他忘记了父亲的悲惨遭遇和父亲的临死嘱托,不知道“重蹈父辙”的他九泉之下该怎样面对老父亲?

    贺若弼在新旧两位君主面前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杨坚面前,贺若弼是功臣旧部,犯错了至多“恨铁不成钢”的责罚下罢了,可是在杨广面前,贺若弼仅仅是父亲杨坚遗留下来的普通臣子罢了,又怎会容忍他乱说话呢?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

    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社会、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而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

    多说招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因口舌招来横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dg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