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容向左,知识向右

内容向左,知识向右

作者: Metakey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5:21 被阅读0次

前些年,每周都会买两份报纸:经济观察报与南方周末,坐地铁或者坐公交的时候拿出来看,每次翻完手指都会沾一点油墨。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起,买报纸的次数越来越少。一是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手机上,二是资讯的获取更快更为方便。过去的一二十年里,一直在说知识经济,但现实中我们对知识的重视远远未达到正常的水平,例如:版权等。更为直接的体现是:有多少人愿意为别人的知识输出付费?换句话说,假如将知识(输出)定义为商品,在自由买卖的环境里,你是否会尊重自由买卖的规矩?现在看,可能很多人并不会尊重。有人说:他(她)的内容不知道购买,那么问题是:如果这个商品不值得购买,你应该知道拒绝,而不是在合理合规的情况抨击。

知识付费兴起,其实有一个核心观点没有得到有效的回答:为有版权的知识付费错在何处?知识付费的兴起,有点莫名其妙,背后应该是两个原因的支撑:移动支付的普及,今年很多行业得以振兴,这个要感谢移动支付行业的努力,尤其教育,因为支付背后的障碍是安全,说服大部分人相信支付安全这并不是很小的成本。第二个是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在中国尤为显著,具有性价比的智能设备让人们更愿意体验智能设备,由此体验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好处。

内容是个大市场:图书、版权交易、漫画、短视频、娱乐等等都应该含括其中,由此衍生的UGC、PGC、OGC模式也好,还是MCN,都是模式与分工的不同,围绕的核心还是内容。过去两年里,在所谓互联网下半场里,内容成为引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无论是知识付费、短视频等,还是自媒体,变形的手段都是:内容+,直到知识付费模式的出现,严格来说,知识付费是一种概念的创新,而非技术与模式的创新。因为无论是影视、网络小说,还是网络课程,都和知识付费的模式没有太大的不同。而知识付费的出现,让大家突然意识到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App完成自己知识或者经验的付费输出。过去提倡的是免费分享的精神,免费的模式后来大家发现不行了,变现的方式更为重要。

很多UGC模式的平台陆续推出了可变现的接口,尤其是公众号的出现。大家发现只要有粉丝,就可以通过工具型平台输出一篇文章、视频或者其他相对成熟的产品就可以吸引粉丝付费。大大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尤其是资本市场热度的降低,任何人创业都需要一个问题:钱从哪来?要么是融资。要么是自己有赚钱的能力。

知识付费的热度从18年开始逐步降低,反应较快的公司都逐步通过知识付费构建了第二、三条变成的业务线。但知识付费行业并没有出现缩减,而是更为普及了。今年,你发现很多公司都相继推出知识付费产品,以个人IP尤为众多。因为大家发现,通过知识认知构建后端实物商品、工具服务形成多次变现的业务链更为顺畅且更具有用户粘性。所以,在19年还在谈知识付费的公司基本没有出路,除非是非常专业,非常垂直的领域,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这样的概率非常小。

如果从市场属性看待知识产品,只要内容合法合规,它的存在还是具有合理性,但它是否值得购买,取决的不是行业公司或者个人IP,而是用户认知的常识化,就像有人告诉你:你跟着我学习股票,一年赚百万。这里的常识性问题是:既然你跟着学都能赚百万,为什么他不自己做,难道他是大善人?显然不是。所以,因为常识缺乏,有一年股市迎来牛市的时候,并不是很多人赚了多少钱,而是很多人因为炒股票倾家荡产。

知识付费会往哪里去?从这两年的趋势看,有如下几个可能:

1、垂直化:广而泛的品牌越来越难以立足,别和头部公司比。要看中部的行业公司,头部公司的资金、人脉、资源并没有可比性;

2、综合化:这里的综合化,是指业务的综合化,而非知识内容的综合化,盈利的业务线并非是知识付费一条,而是逐步配套产品、工具、服务等业务线;

3、分发成为主流:将视线脱离开头部公司,大部分公司会逐步将内容在各个渠道进行尝试,就像18年对这个行业影响最大的是抖音的出现。目前腾讯视频的知识频道、抖音、头条、百度的内容云盘等等,大品牌都在开放知识模块,而对于急剧想获得流量的公司来说,分发各个主流渠道来聚集流量是主要的运营思路。

知识付费没有等同于教育,也就是说知识付费行业里的从业人员往往没有将自己归纳到教育行业,我想一是知识付费行业的衍生和教育行业衍生具有很大的不同,二是教育具有一定的结果思维,而知识付费行业需要自己转化的能力,这里并不是说教育不需要自我转化的能力,而是教育需要的思考力度要深,且更为主动。

可预见的是19年,知识付费行业将不再格外引人瞩目,而是更为下沉。大部分目前没有盈利能力的公司逐步倒闭,这个行业也会迎来一段消沉期,原因支撑其发展的版权保护、内容创造意愿还没有真正被激发,前者是制约后者发展很重要的原因。但,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将越来越难以免费体验,这也算是知识付费行业兴起之后带来的全民认知。资讯更为方便,但你如想深入,总需要掏腰包。

至于,我们什么时候重视版权?这个正在逐步进步,但全民认知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很多行业的兴衰,既有历史发展的偶尔与必然,也有民众认知的原因。

总之,付费将是主流。而还处于这个行业的公司,需要抓住每一个平台兴起的机会,快速积累自己。

(以上谢谢)

相关文章

  • 内容向左,知识向右

    前些年,每周都会买两份报纸:经济观察报与南方周末,坐地铁或者坐公交的时候拿出来看,每次翻完手指都会沾一点油墨。 不...

  • 从众

    向左向右?向左向左,向左向右,真的自己抉择过,就够了。

  • 知识时代:向左?向右?

    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我会理所当然选互联网,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应该也会赞同,他认为互联网的作用相当...

  • 人在旅途——24一个人在路上

    爱情向左,亲情向右;滚滚红尘向左,风轻云淡向右;功成名就向左,诗与远方向右;挑战刺激向左,稳定安逸向右;音...

  • 内容导购,媒体向左,社区向右

    导购产品的形式 电商网站商品千千万万,除非你熟知宝贝品牌、款式等具体信息,否则只通过品类或搜索来大海捞针是一件十分...

  • 老头日记.向左向右

    你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若左右为难就回头吧。 ——老头日记.向左向右

  • 向左?向右?

    侄子今年参加高考,428分,没过本科线。上专科还是复读的问题,一直处于纠结之中,但从他的表现中,似乎倾向于去...

  • 向左.向右

    他忍住浓浓睡意 做完所有工作 只为让她轻松一点 她并不领情 她烫破手指为他做羹汤 以为他会喜欢 他却吃的寡然无味 ...

  • 向左,向右?

    人生就是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以下给了我帮助。 1. 文章 高考20年后的人生轨迹——宁南山 真正的铁饭碗——水...

  • 向左or向右

    其实每天都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 多想可以站在高处审视自己, 却总是被眼前事物迷乱,眼花缭乱纷纷扰扰 如何才能看到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容向左,知识向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dp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