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太在意今天又做错了什么,或是可惜今天什么都没做,我只需要用点时间,对我的一天进行总结即可,找出错误的原因,或者是不想做事的原因,以及我已经做的事,满足了我的怎样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如果不是在我的计划内,那么是否有转换的可能。
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还是觉得自我认可的程度不够高,所以,我觉得以后只要出现实际行动与已定计划出现冲突时,就立刻开始自我需求分析,看看自己到底是又怎样的需求,好及时给予满足。
虽然更多的时候,会因为恐惧一件事而选择去做另一件没多少价值,但能让我抽离的事,那我就需要仔细想想恐惧的原因。
我总有一种困扰,就是感觉是即时的,但计划基本上都是长远的,但我本能的感觉好像只能感受当下,如果当下做的事情感觉不够好,就会让我很自然地走神,就会严重影响效率,也会让我产生挫败感。
所以,必须要根据需求把长远的额计划分段,以及对自己做出及时的奖励,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即时奖励的机制的话。
也就是说,计划之所以没有执行到位,一个是任务目标太远或太多,二是奖励不及时。
只是总感觉,自己制定规则,自己去遵守,而自己又是裁判,这样好像会有失公允,但如果要用别人的规则,又不一定适合自己,除非是那种,规则由自己定,然后找人负责监督及颁发奖励?
在已知人对于即时的奖励会有成瘾性,显然人并不能作为这种即时的奖励颁发工具。
因为生活中的奖励机制基本上都是延迟性的,而且多带有强迫性,如果这种规则得不到自己的认可,就会没效率,以及对自己的消耗很大。
所以找工作,一定要找到自己认可模式,然后再额外给自己设计一个奖励机制。
我觉得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精神奖励就是被认可,而根据我的理论,需求别人认可的本质是自己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来判断对自己的认可,所以,直接对自己表示认可,可能会节省大量时间。
我尝试过一些,比方说心理暗示,在失眠的时候或是在紧张的时候,我会给自己安慰,但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觉得,人的感觉和意识是分离的,积极的意识并不能很好地作用到感觉上,得需要一个媒介。
包括,我也试过冥想,感觉和自我暗示差不多。
但是运动确实有效,我猜应该是运动导致身体产生激素,这种激素才能对感觉起作用,但单纯地想象,并不能很好地产生激素,所以效果不明显。
还一种方法,就是用笔写下来,好像把想法写出来,再通过眼睛去看,似乎也能产生作用,不是似乎,是确定能产生很多作用,就像是自己在和自己沟通,自己询问自己的真实需求,然后奖励和满足,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应该稍微改变一下计划,不一定要在每天晚上进行总结,应该随时保持和自己的沟通,随时记录自己的感觉,当出现走神,烦躁等消极情绪时,而不是立即就转移注意力,看看短视频或其他能让自己感觉愉悦的东西,先问清楚自己的感觉,因为如果直接去感觉情绪,会被情绪所影响,有个媒介就会好很多,自言自语也是一个好方法,但会影响到别人。
我甚至觉得人与人沟通的本质,就是想借着别人嘴巴,说出自己想对自己说的话,其实也就是在和自己对话,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都喜欢听好话,因为人需要认可自己,但限于感觉和意识的间隔,不能够直接把意识作用到感觉上,所以需要媒介,而身边的人就是很方便的媒介,于是我们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所以,我们需要被人认可的本质,其实是自己需要获得自己的认可。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不过我可以用自己去做实验,去验证,比方说,完成了一点计划,就打上一句,我真棒!
或者一旦出现任何情绪的问题,就找个地方和自己沟通。
而当满足了自己的情绪需求时,或许就不用再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认同感,也就能听懂别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而不只是以自己的需求去判断,这样,是不是就是高情商?
能听懂别人的话,能看到别人的需求,我觉得,能做到的话,做什么工作其实都不差,因为总要与人交流的。
所以,我觉得沟通的秘诀就是,自己提前对自己认可,没有需求,也就不可能产生情绪,这样首先就能保证就事论事,如果再能看到对方的需求,比如需要被认可什么的,就随便地满足一下就好了,比方说,语气可以更温和,语速也可以慢下来,没听清楚或不确定就可以再问一下,如果有错误也可以直接道歉,因为自己处在对自我认可的状态,就不太需要对方的认可,没有需求就不会被伤害,就不会愤怒,就能和平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