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在课堂上,或者在听讲座时,如果对某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当老师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三点要讲”的时候,你会认真听,甚至会试图记下这三点。然而当老师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十点要讲”的时候,你便顿时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
image.png
在工作上,同事请求你帮忙,你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当他要求你做两件、第三件事时,你可能有点不耐烦,但还是会勉强地去做。一旦他麻烦你的事情很多,你就会感到烦躁,甚至跟他翻脸。
看电视剧时,一般都会在中途『插』播广告,第一次看时你可能会觉得赏心悦目,第二次再看到,你会仔细一点,看产品和服务,如果第三次、第四次这样无休止地下去,你肯定会对这种大密度的疲劳轰炸厌恶不已。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超限效应”的影响。心理学家解释说,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个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了。
那么,何谓超限效应呢?超限效应,即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领域,大家广泛借用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来生动阐释超限效应。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一位牧师的募捐演讲。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让人感动,便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便改变主意,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反而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马克·吐温为什么最后会如此气愤,做出不但没有捐钱,反而偷钱的举动呢?我想不用说,大家也能明白。显然是因为牧师演讲的时间太久,以至于让马克·吐温如此厌烦。的确,即使是如何动听感人的演讲,在把事情说清楚之后,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唠叨,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犯过如牧师一样的错误呢?答案很肯定,有。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不用心学习而考试没考好的时候,父母会在批评之后,还觉得批评得不够,不足以使孩子改正错误,或者是怀疑孩子没有记住批评、教育。于是,为了确保孩子能够长教训,父母又在饭桌上、电视前、亲戚朋友面前等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不辞辛苦”、“苦口婆心”地反复批评。
在夫妻生活中,当妻子不喜欢丈夫某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时,尤其是诸如爱喝酒抽烟、不讲卫生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却难以忍受的小问题,没有选择“好好谈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劈头盖脸地批评。而当妻子发现丈夫没有完全改掉坏习惯时,往往会在一旁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
在职场中,有些领导在批评犯了错误的下属后,总觉得意犹未尽,因此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
试问,作为父母、妻子和领导的你们,每次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对方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对你的每一个批评都会虔诚地接受吗?
这些生活场景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虽然主角不同,但结局往往是相同的。孩子们、丈夫们、下属们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内疚不安的,当他们接受的批评过多时,他们的情绪就发生了变化,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再到反感讨厌,而且当他们被『逼』急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于是,在我们的观念中,就出现了屡教不改的孩子和不近人情的父母,顽固不化的丈夫和喋喋不休的妻子,可恶至极的上司和敢怒不敢言的下属。
为什么被批评的对象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在受到批评之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失衡感,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当受到重复批评时,他的心理失衡感会加重,觉得“怎么老是这样对待我?”被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出现强烈的反感情绪,就很容易产生“我偏要这样”或者“爱怎样就怎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超限效应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做事时要把握好一个量和度。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事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做过了头,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里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往往会事与愿违。这就如同给气球吹气,吹得太足,易爆;吹得不足,又飞得不高;而唯有吹得恰到好处,才能够让它轻盈灵活地飞起来。
因此,我们在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作为妻子也应如此。据调查,男人最反感的就是女人的唠叨,而妻子每天在他身边喋喋不休,就好像是一只讨厌的苍蝇在耳边飞来飞去,这简直就是糟糕透了。其实,喝酒抽烟、不讲卫生是大多数男人的通病,也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大事。作为妻子能忍则忍,实在不能接受说一次就行,假如还没效果的话就换种方式。比如说你可以拿出健康报纸,告诉他喝酒抽烟、不讲卫生的危害,在科学证据面前,他应该没什么理由再不执行了吧。
还有,做领导的也不能马虎。年轻人需要的是教育和指导,当你对频频犯错的下属进行批评的时候,简单的话语最管用,也就是直接说明你的想法或你想说的道理就行了。你要坚信:指点“一二”,更能令其醒悟,“点拨两下”,更能令其深思。有了深思,就有了悔过与改进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