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我们眼中的牛人,其实都是平常人,有凡人都有的喜怒哀乐、坚持和恐惧。这一点也让榜样的光辉历程并不会与我们产生隔膜,显得尤为可亲,也因此成为我们的标杆与灯塔。
第二季《文化参考》启程了,在得到头条,贾行家老师回答了三个问题:
问题1-这一季的《文化参考》跟上一季有什么不同?
贾老师回答:这一季《文化参考》还会继续为你带来文化、文学、艺术、影视和历史等方面的消息,但在“内功”上,我会努力实现两种转换:
第一个是“支点问题”的转换。上一季我们要解决的支点问题是:通过具体的话题,和你一起建立对中国文化的具体感受,从历史、文学、艺术、现实生活等许多角度,来体会中国文化的特质和性格。
而这一季的支点问题是:我们怎么通过文化艺术去寻找自我,完善一个平和的、充沛的、更能面对无常世界的自我?于是,在具体选题和表述上,我也会作出一些转换:既然是一起寻找自我,我会以自己为例子,更多地和你分享我的经历、我的性格、我的偏见和我自己的语言习惯,非常期待你的不同见解。
问题2-您已经持续输出一年了,会不会担心这一季没得可写?
贾老师回答:我之前也担心自己会不会写到某一天就没得可写、没得可说了。结果发现不是这样:当我看到的越多,想说的就越多,当我写得越多,就越想继续写下去。原来,持续地分享并不像挖矿,掏光了储存就没了,而是像旅行,走得越远越有惊奇,可有人真能走遍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吗?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请尽情地表达和分享。
问题3-大家都说您是写稿“水龙头”,有同事见您从早上10点打开电脑到下午5点关上电脑,打字就没停过。您是怎么保证自己写稿的状态始终在线的?
贾老师回答:我根本不是“水龙头”,那是大家的鼓励。我有时候一篇稿子要写两三天,怎么都找不到状态,越改越焦虑。要说有什么“心法”,那就是“死线是作者的好朋友”,只要它横在那里,你就得把自己压榨出来。还是那句话,“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只要你完成了,无论多不完美,你总是会比没有完成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人成全自己的方法。
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种写作,所以有无数针锋相对的秘诀,唯一的共同点只有:去写,去改,去重新再写。钱钟书有个描述:作家最喜欢用别人写出来的东西评价别人,用自己想写的东西评价自己。想要不陷入这种陷阱变成一个妄人,那就只有不断犯错,不断让自己“再来一回”。
就像听一位休假归来的老朋友畅谈近日心得,这样的发刊词也让人特别轻松愉快!
依然是那个观点,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人为的品牌建设和粉丝经济,然而粉丝容易星散,正如路转粉很常见,粉转黑更是稀松平常。我们缺的是有血有肉的情感链接、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
让我们一起,继续一天一趟的文化江山之行,在又一程山水相逢中,做彼此的知音!
202111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