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偶然看到蔡康永的一个简单的访谈 Yike Talk,提到一句话很触动我:“对所有事都不要觉得遥远和崇高,然后都不碰……其实它们不遥远也不崇高,一处理就会有进展,然后我们自己受的苦就会减少”。和我认为的一样,去做具体的事,让自己少一些思想负担,很多事,根本都是可以完成的,只是需要花时间去做罢了。
就像我给自己列举的“想要完成的事”,就迈出第一步之后,自己的信心就会很大,一个一个小目标开始,拆解,打卡,然后慢慢地就可以完成。
具体的事就是将一个大目标化解为一千个小目标,每次只完成一个小目标,一千次之后,那个曾经觉得遥远和崇高的大目标,自己也是可以完成的。
一切都会有进展,只是需要去真的开始做,并且坚持做。
于是再次问自己,人生的有限时间里,想追求的是什么?前天看了一部节奏很慢的电影《将来的事》Things to Come,女主是一个哲学老师,过着思想充盈的生活,虽然遇到好几件不顺利的事,但她都用一种很“淡定”的心态在勇敢地面对并且继续生活。有一点女性主义吧?就是“我们真的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也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
我觉得这是一种信念,或者叫做希望,仿若《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里面所强调的希望一样,就是我们如果相信,它们就可以成真。
其实可以做具体的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就像去看展览、逛博物馆、听音乐会等等等,很多具体的小体验,构成了一些生活的内容。
工作和事业,当然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也许整个有限的时间,被分配成了三大板块,一个是 non-work 的时候做的具体的事,一个是赖以生存的 work 所要求做的事情,还有一个是精神层面上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曾经的自己并没有特别认真的去思考这些内容,而是任由自己的思绪被某一个板块所牵制甚至是束缚,仿若牢笼困住自己不得逃脱。
如今的自己,有一点像新生的另一个人 a new born,开始更加理性地计划和实践各种事情,也希望自己最终拥有一种内心的平静。
就像 Andy 一样,就像 Nathalie 一样,一个在海边,一个在教室,不管是什么价值倾向,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或者说想要去享受的东西。怎么说,最终我们是要过一个自己的人生。对我,我希望过一个自己想过的人生,而不是来自别人的定义,也不是基于别人的标准,是我对自己的负责,也是我为什么现在要求自己尽量走在修炼自己心性的 path 上面。
心中有爱,具体的爱,心中有事,去做具体的事,以及,去爱具体的人。抽象的哲学,并不是我想花大力气追求的。学识的 level,也不是我终生要奋斗的。我更想做一个“普通人”,一个“平衡人”,普通的在各个方面可能都不突出,但我可以平衡的去了解生命,了解我的存在,然后我可以真的有在去做事、去爱人。这样的一个人到最后应该想要的东西是一种“平静”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可以说是淡定,可以说是都接受,可以说是无所谓,可以说是也会有愤怒也会有生气有爱憎分明……总之,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自洽和满足。
喜欢阅读,就拆解成每日阅读任务,一点点读了一些书,心里会很快乐。
想要追求某种身材,就拆解成每天可能要控制的摄入量,一点点往目标靠近,心里会很快乐。
喜欢一个人,或者多个,就拆解成可以去关心他们的具体行为,包括温柔且耐心的说话方式,去尝试改变自己的鲁莽和冲动,变得理解和柔软。其实自己在这种温柔中,也会收获正能量,也会收获爱。
感恩生命,感恩已经拥有的一切。很多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更加勇敢,更加能真实面对自己,做自己,然后也更真实面对他人。
只是我知道,现在的我,刚刚开始,我还有很多都没做到。我还有掩饰,我还在撒谎,我还是虚伪,我还不够有勇气,我还在犹豫,我还在反反复复,我还在纠结,我还是畏惧……
但我希望一点点朝着想成为的自己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