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无人车切入中国市场的可能商业模式猜测
把车卖给无驾照的人——无人车市场切入的新想法
重大的变革会引会社会的反弹,无人是对有人的变革,会引起“人”的反弹。
想想满地被破坏的共享单车,在它“无人”的时候,就被人破坏了。
那么无人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首先,我非常认为,无人车应该是电动的,这样充电就可以自动化了,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没电了自己去一地充电。很难想象,无人车去油站加油的场景,92、95、97傻傻分不清。
其次,在无人车没有普及的初级阶段,“无人”与“人”是分开的。避免怀有敌意的人对它的破坏。在国外就有在封闭的高速上试验无人车的概念。在高速上却能减少很大的破坏,那么,我们能不能让它先仅跑高速这一段呢?在高速的出口附近设立无人车的端点站呢?
再次,无人车早期可能应用在货运方面。在人们还无法接受乘坐无人车的观念时,货物是不会意识到的。
基于以上,加上北斗导航、自动化装卸,是很有可能实现,高速出口附近的点对点无人货运商业模式的。
来算一下成本,无人车最主要是省人工。
二手货车40万一辆,两年折旧,两个司机,一人工资全年15万,加上保险、油费等,估算一年成本为40万上下,人工占37.5%左右(以上全属估算)。
无人新车150万一辆,五年折旧,加上保险、电费等,估算一年成本为40万上下。
那么,无人车的出厂价如果能降到150万一辆,市场上应该有较大需求。
为了适应这样一个商业模式,配套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依以上条件推理,高速出口会出现一个自动化仓储,无人货车进入,自动卸货,并且更换电池(换电池比充电快),然后装货出发。而自动化仓储的另一面,是有人货运,分发至城市各处,并于城市各处收取货件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模式就更像一种公共服务,由政府组建无人货车运输网络,私人是很难组建起全国规模的无人货车网络。
并且,目前有很多的替代手段,如火车、空运、通过互联网组网的有人货车,所以,上述模式,较难实现。
如此看来,无人车,是一种公共服务,是未来运输网络的基础性服务。
无人车,是一种财产,它需要国家强制力进行保护,否则会被敌对的“人”给破坏。
个人有买无人车的可能性存在,但如果明显能被看出是无人车,或者移动时没有人坐在驾驶位,当大量的司机被替代,社会的不稳定会出现。
购买成本并不是最先的要素,最早吃螃蟹的人,是时间比钱宝贵的人。他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基于这样的前提,无人车的个人市场,也许会早于企业市场。
继续推测,无人车显然比无人机难多了,无人车要走曲线,还有各种闪避障碍物。
无人机只需要走直线,加上少数需要避开的区域就行了,小件货运就靠无人机科技路线就好了。
无人车说到底,是人的运输。
而人的运输,说到底,是公共服务的内容。
那么,无人车的商业机会,对标的是拥有财富的人的个性化需求。他们会说,“车要好,再要有无人驾驶就更好了。”
所以,符合历史的规律,无人驾驶会较先出现在100-200万售价的豪华型车辆上,这些车主不愿意驾驶车辆,甚至可能没有驾照。
最后的结论,没有驾照(不会驾驶)的拥有财富的人,可能是无人车市场的部分受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