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95034/e23677185e845b47.jpg)
花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搁置在那儿一个星期之后,再来写这样一篇读书心得,我的感受是——不行,还得让我再读一遍。
可是我终究没有再去读一遍,只是看了最开始的两篇自序,这两篇自序,足以唤起我的记忆,以及读这本书时最真切的感受。
白岩松曾经说过,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那么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格外注重书中的那个自己。
作者说他自卑,我觉得,其实内心深处的我也是自卑的;作者说他风流,我也觉得,其实我也挺风流的;作者说他敏感到变态,我觉得,这哪里是他的自传呀,这不就是我吗?
所以当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怎么可以这般的坦诚?
因为坦诚,我越发觉得像是在读自己。
我的经历实在是很平凡的,如果本书中的确有一些对于读者有价值的东西,那肯定不是这些经历,而是我对这些经历的态度。
因为坦诚,他甚至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因为坦诚,他“不可能说出全部真话,对自己的要求是,凡是可说的,一定要说真话,绝不说假话,对不可说的,就保持沉默”;因为坦诚,才让我见识到了,如此一个真性情的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似乎总是想掩盖或者不承认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当然有些事是还未意识到的。可是读完这本书就好像打开了我的任督二脉一般——一切豁然开朗,等待我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我认为我基本做到了两点,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包括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作宝贵的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他们把自己当作认识人性的标本。
当你读完这本书,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一切他都早已替你说了。
我的目的是给我以及我心目中的上帝一个坦诚的交代,我相信唯其如此,我写下东西才会对世人也有一些价值,人们无论褒我还是贬我,都有一份值得认真对待的参考。
我想正是因为他如此的坦诚才造就了他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不是读多少书,写多少文章能够获得的,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站在一种既关切又超脱的立场上来看自己”的态度,或者说是他所拥有的饱含哲思的智慧,直面人性的智慧。
最后,以他之笔,提醒我自己。
现在我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我和妻子女儿过着和睦的生活,那么我对别的可爱女子不再动心了吗?那倒未必。上帝给了我一副易感的天性,这天性不是我自己能够改变的,然而我已经完全看明白,风流和爱情,事实上不可兼得。那些想兼得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以失败告终的,因而做出了坚定的选择。我宁愿与走进我的每一个可爱女子,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以友谊的方式享受女性的温馨。我确实感到只爱一个人,同时保留其余一切可能性而不去实现其中任何一种——这是我与异性世界之间能够具有的最佳格局。事实上,我借此而得到了更多。所有未实现的可能性都在丰富着我的生活色彩。倘若我贪婪的想要得到更多,结果却是毁掉一切。
所以,这个世界有那么一个人值得我去宠爱,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12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