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多以伯爵在大都会酒店被软禁的6月21日为坐标计时。第四卷三章讲述了伯爵从1950年6月21日~1953年在大都会酒店的经历。
三年一晃而过,索菲亚已成长为一名天赋很高的钢琴演奏家。但要论索菲亚的音乐启蒙者,不能说与伯爵关系不大,因为这归功于他与前美国上尉的关系,正是这位就职于美国国务院的人物在回国休假期间送给了伯爵一个留声机与那些古典音乐唱片,才让索菲亚受到音乐熏陶进而热爱上它,后来通过自学并得到指导后一展惊人才能。
广场餐厅的音乐指挥为此发现了索菲亚的音乐天赋,他虽不执教却又不舍人才,决定不惜一切给予她悉心指导,这令索菲亚钢琴弹奏水平更上一层楼。天赋异禀与刻苦训练,终于让索菲亚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校内比赛中脱颖而出,并引起斯大林格勒地区文化事务部副部长的强烈关注,红十月青年交响乐团团长为此亲自登门邀约索菲亚入团。
而伯爵,面对老朋友,现任美国情报部负责人的公然策反,他清楚大学教授已陷入其中,他同样清楚背叛祖国的罪行不可饶恕。但他还是不知不觉被设计其中。国际局势形势严峻,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苏之间的博弈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斯大林的命运早被美国人精准预测,这是细思极恐的。伯爵能顶得住压力吗?他可是沙皇高级顾问的教子啊!
从米什卡给伯爵的赠物书稿里发现,契科夫那封未删减版的书信内容被放在里面,就因为契科夫说了句真话“从未出过国的人不会知道面包可以好吃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让整理《契科夫书信集》的米什卡不愿服从上司删减建议失去自由并沦为犯人,最终丢了性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大饥饿话题就像是一道疤,是禁区,谁都不能提说,因为,俄罗斯人比欧洲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了解,能有片普通的面包吃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同样卡捷琳娜那句“去哪儿不都一样吗?”的话令人无比失落。
时间在流逝,伯爵在大都会酒店被软禁已经整整也31年(1922年~1953年)了。他看大了9岁的“忘年交”尼娜,又代养了尼娜的女儿索菲亚,如今索菲亚已20岁,成为一个大姑娘了。
人生能有几个31年呢?伯爵已经64岁了。从头发茂盛的壮年到目前头发变得稀疏。从腿脚麻利到目前关节稍有僵硬情况出现。回忆他最爱的亲人与友人,都离他而去了,他们的身体已经与泥土融合在一起。伯爵在大都会酒店从贵宾到失去此身份,经历了4年(1918年~1922年),其中,从坐享其成到变身为酒店餐厅领班4年(1922年~1926年)。
伯爵虽然被软禁在大都会酒店,这可是国际化的大酒店,当时世界具有这种星际大酒店的国家只有四个(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苏联莫斯科)。伯爵在这里偷听过多场苏维埃组织的决策会议与公开招待过多场政府官员宴会。他身体虽被软禁,但一直未与社会脱节。因他不能走出酒店一步,所以躲过了外面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他因被软禁而幸免于难的原因。
伯爵被软禁的原因本是帮助《它现在在哪儿?》的诗作者米什卡发声,可是,米什卡仍然遭受了许多不公,而他却无意谴责这个世界,他选择了忍受。(这多么像列夫·托尔斯坦对人民遇到挫折与苦难时建议的态度。)
爸爸,当他们把土撒在我的坟墓上,让他们把面包壳掐碎了,也撒些在上面,这样麻雀才会来,我听见它们来了,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躺在这里,我才会高兴。—《卡拉马佐夫兄弟》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伯爵为米什卡的不幸离世哭泣,也为他自己哭泣。尽管他拥有玛丽娜、安德烈和埃米尔的友情,有对安娜的爱,还有索菲亚这一上天赐给他的最非凡的福气,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门迪茨一死,从伯爵年轻时起就认识他的人就一个也不剩了。但卡捷琳娜说得对,至少他仍然会记得。
31年的时间,伯爵与酒店朝夕相处,这里就是他的家,被禁锢之地。他虽失去了血缘亲,却也得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进而又被美国朋友所利用成为出卖国家机密的工具人。
国家动荡,人民受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不断摸索中成长。超级大国竞赛还在持续,外国势力正好趁虚而入。要看伯爵的未来命运,请关注下来的第五卷内容。
以下为《莫斯科绅士》第四卷所有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