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去和朋友会面,临走朋友送了一大束粉色玫瑰花,让我受宠若惊,这是少有的收到别人送花的经历,心中又惊又喜。
接过花,走在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在以前手里拎着一大捧花会觉得好尴尬,可这次完全没有,依然自然的走路坐地铁回家,而没有钻进出租车里逃也似的跑回家。
边走脑子里还盘算着明天跟另一个朋友中午会面,我可以把这捧花送给她,估计她也会很高兴,见面礼也有了。坐上地铁不忘跟另一个远方的朋友分享喜悦感受。我们用英语聊天,他回复我一句,“你的朋友喜欢花吗?”那一刻我好像被点到了,原来我只是想到了见面手里还是要拿点东西别空手,可她爱不爱,喜不喜欢,需不需要这个礼物我完全没想,于我来说更像一种客套,而完全不是用心的准备,这份借花献佛原来是客套的热情传递。
远方的朋友又补充说,其实不管送啥对方都会感觉到你的情意,又不是求人办事儿,意思到了就够了,这让我意识到礼尚往来是我们这些中国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潜意识,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不用教、不用学、耳濡目染就知道这个道理,但这件小事儿却又有分不同的层次。
第一种,有啥拿啥,不用金钱价值衡量,关系一定比较亲近,并没有那么在意,有点抄起来就走的意味;
第二种,稍作考虑,考虑金钱性价比,或者说社会认知度,首先自己认可,觉得好,送的不跌份儿,还有些分量,这多是关系没那么亲近,希望拉近或者在关系中有所得。
第三种,仔细考虑或者说挖空心思考虑,考虑需求,想他人之所想,及他人之所及,送到对方心坎里,这个情况多是要办大事儿,或者满足更加复杂的需求。比如要把女朋友追到手,比如要敲开某个关键人物的门等等。
一束花带给我的思考真的多啊,朋友回应我了一句“你是不是精神内耗也特严重”,又一个点点到了我心里,你说我这远方的朋友是不是有透视眼。
我可不是精神内耗嘛,想这么多,外在别人看到的动作,其实只是坐在地铁里,低头望着这些花,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谁会知道我内心的翻江倒海?
下了地铁,回到家还有一段路,把这么一大束花放到自行车前面的车筐里,占的满满当当,我小心翼翼的把花固定好,以至于不会飞出去,掉下来弄坏。骑上我心爱的小车车,满载着这么粉嫩可人的玫瑰花,穿行在熟悉的城市街道,内心是那么的喜悦,我原以为会引来好多人的侧目、好奇,可是并没有,大家各自走在路上,有时候仅仅是擦肩而过,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质疑你,否定你抑或赞美你,唯有这个当下,花带给自己的喜悦,犹疑等等复杂的感受是自己体会,自己得到的。
我们的观念里,其实还真的是有那“空”之响,万物皆空,来去自如,自在了然,这束花何不是呢?来到我身边这一刻带给我喜悦,满心欢喜,我欲占有它,想尽各种办法,总有一刻它要凋零,即面对失去和死亡。何不把它传递下去,让另一个人也感受喜悦,享受芬芳,岂不美哉,此刻我坚定了明天要把它送给朋友。
物尽其用,资源流动,少些独占,多些分享,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