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心理咨询中心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899天第981篇
咨询累计:本周5次,总1241次
【咨询感悟】
每天都能听到某某家长说的各种各样“鸡娃”“直升机”教育的故事,就别说那些孩子的感受了,我只是听一听,就觉得不寒而栗,心痛不已…
“孩子疯狂补课,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成绩依然倒数…”
“本来成绩平平,一定要挤破脑袋,砸钱,把孩子送到名校、尖刀班,孩子更加厌学,甚至抑郁…”
“孩子已经被医院诊断抑郁症,并开了抗抑郁药物,但家长说孩子看起来没事,只关注学习成绩…”
……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一个13 岁的女孩补课后跳楼轻生的最后的信里写道,“爸、妈,再见了。女儿不孝,要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班主任有体罚学生行为,从不尊重学生,“扯耳朵,打耳光,除了讲还是讲,卷子丢成家庭作业,做到 12 点……”
不要说这是个例,青少年轻生率之高,心理问题之多,让人痛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更不要甩锅给制度和他人,我们都知道没有用。
中国孩子的自卑,源于没有尊严的教育。
一点事情做的不好,就会被说你连这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
对某个东西产生了强烈兴趣,就会被说你成绩这么差,干别的也一样。
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却没有人相信你,因为有些孩子就是会说谎。
只有做到大人的要求,只有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你才有可能被爱。
这样没有尊严的教育,只会生产更多的“心理患者”。
所以罗杰斯说:对待孩子,一定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论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想法是符合你的标准,你都可以让他展露真实的自己,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担心会被嘲笑、指责和抛弃。
他会知道:不管我是什么样子,都会有人爱。他才不会穿上防御的盔甲,一生只为满足他人而活。
“如果你那么喜欢比赛,干脆养赛马,何必生孩子?”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不幸福不成功的根源是缺乏尊重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的内心本就有自信的种子,只不过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这也是很多有天赋的人,最终因心理障碍陨落的原因。
罗杰斯认为,“只要有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所有人固有的优异潜都能自动得以实现。”
当教育者透过“世俗”的眼镜,用疏远,责罚,奖励,苦口婆心,把一个孩子拉回大多数人颔首赞许的条条框框里。他们忘却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原本纯净、鲜活、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灵魂,而不是一个该被功利化、工具化只会ABCD打勾的流水线机器。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一个孩子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者——老师、家长、学校各方面的确面临很多压力和焦虑。他们有的陷入生存困境,有的很负责任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需要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因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懂得尊重的教育者,他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虽然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让每个教育者都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给孩子爱和关怀,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困难。但底线是:即使不理解,也绝不伤害。
当你口不择言地践踏一个孩子做人的自尊心时,无疑为他以后的悲惨人生埋下了种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尊重,这个被集体遗忘的教育底线,需要每一个人铭记在心。而学校、家长、老师、全社会都应该加入到保护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行列中来。
如此,一个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人格完整,自我实现的人。
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们可能无力改变制度,无力改变别人,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先把孩子当做一个人对待,给他最起码的尊重和自主,而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我们愿望的工具。
退一步讲,家长也是第一次做家长,没有经验,能力缺乏,都很正常,但我们如果能够意识到并愿意承认自己有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缺陷和不足),愿意选择相信科学,为孩子找一位专业的人助力他,那就会为孩子减少很多痛苦,也会减少很多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减少悲剧的发生…
一句话来说,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一位心理老师。作为家长,不要被动等待,而需要主动去寻找,就像给孩子找数学老师一样,为孩子找一位合格的专业的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首先让孩子健康,才有可能优秀!
2022.8.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