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碰到难题难事怎么办?
一般会说:
我不会
我不行
我做不到
经常性这样说的孩子,其实他是很无助的,不知不觉已经植入了潜意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1.为什么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小狗放在栅栏里电击。他第一次把栅栏设置一米高,然后电机小狗,小狗一跃就可以跳出来。第二次把栅栏提高到三至四米,小狗跳啊跳,试了好几次后,还是跳不过去。之后他就放弃了跳,只是痛苦的趴在地上呻吟。然而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又做了一次实验,他又把栅栏降到一米高,再去电击小狗,这时小狗只趴在地上呻吟,而不去跳。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试验。
那么孩子学习也一样,如果目标定的太高,孩子跳一跳够不到,又跳一跳还是够不到。孩子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比如你让孩子好好写30分钟作业。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他的注意力,可能只有,十分钟,20分钟还可以,30分钟对于他来说就难了。就会做不到,就会无助。然后是学不进去,不喜欢学习。
再比如孩子试着解应用题,第一次错了,第二次错了,第三次错了。孩子就会无助,做不到。再次碰到应用题,孩子就会有无助感,就会退缩。
2.小步子原则
每项目标都略高原来的水平,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这样孩子便可以达成目标,然后自信,最后想学。
比如孩子现在能专注10分钟,那么小步子原则就是目标定的稍微高一点15分钟,孩子跳一跳很容易达成。相比30分钟就难了。
家长的心态也可以取用小步子原则,一点一点的进步,跟自己孩子的昨天比。同时也是需要坚持鼓励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有耐心。
3.成长性思维
心理学家德维克做了个研究,请一些孩子做数学题,第一轮出的题很简,等孩子来交卷的时候,把孩子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的孩子说:哇,都对了,孩子你好有天赋呀。对,第二组的孩子说,呀!全对了。我刚才看到你解题的时候一直在找办法。真让你找到啦!
第二轮就有点坏了,专门给的题都是孩子做不出来的难题。刚才跨天赋的孩子拿来卷子,德维克给了个大叉,这组孩子叹气下去了,认为这就是自己的能力了。而第二组的孩子交出卷子,同样是大叉,但是这组孩子说:我刚才一直在试着找不同的方法。到底哪个是好方法呢?
分析一下哪个思维好呢?
表扬有天赋,面对难题时,不敢挑战,放弃。(僵固性思维)
肯定孩子在找办法解决难题,方法究竟是什么?(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 哪儿不会?有什么方法? 从哪里学到?
暂时不会,找到方法,就会啦。
课后作业:
观察有哪些目标和要求孩子做不到,根据现在水平设定具体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