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看了《法医秦明》网络剧后,就一直对原著种草。虽然现在属于备战考研阶段,但本人生性活在当下,总觉得人生瞬息万变,唯有当下不能亏待自己,所以每天也没有闻鸡起舞,更是忙里偷闲把《第十一根手指》给看完了。
在这里要感谢kindle,只要一个推送键就可以看到,省去买书的钱了,哈哈。以后会写篇《为什么有了kindle我还是去书店》的文章。今天就是简单地对《第十一根手指》写一篇读后感。
读第一篇案件,因为网络剧对此案改动几乎为零,所以能猜到案情走向,但还是挺心惊。当时看剧的时候就对女主人居然留下管道工一个人忙活,而让其可以很轻易地拿到家里的钥匙这一点记忆深刻。这简直就是在拿命赌。有句话说得好,红杏不出墙,也不会引得别人来偷是不是。自己这一关首先就要做好。不要给人犯罪的条件,不要引起人犯罪的欲望。
秉持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就是第一个案件烙印在我脑海深处的体会。
314e251f95cad1c845341cf07d3e6709c83d515e.jpg看到小说一半的时候,有一种感恩之心。因很多的受害者都是无辜送命的。可以说他们“点儿背”,但这种无差别杀人其实就是“逮住谁就是谁”,我们还好好地生活着,只能说这种小概率事件没被我们遇上,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而且人生万事难料,不能总抱着以后怎样怎样的想法度日。如果有什么要做的事情,就马上去做,不留遗憾,这才是真道理。
“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讲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还有一点体会颇深,就是有两个案件的受害者均是被自己的养子所害。虽然秦明一开始就声明此书是虚构,但我相信小说来自现实,只是高于现实,也就是比现实更巧合,矛盾点更大之类的。不知道秦明这么安排是不是潜意识里(抑或现实中)有这方面的印象?
记得剧中每破一个案子,张若昀饰演的秦明就会在笔记本上用钢笔写下一段话,挺有哲理的,而且也和案件性质呼应。在小说中将这段话放到了每一章的最开始,相当于是序言。但是我还是赞同剧中的安排,因为看完整个案件的经过后,再看那段富有哲理的话,会更回味无穷,也加深了对案子的理解。
比如其中几段话我就很喜欢:
健康的人不会折磨别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书里也不时闪现着秦明本人的人生态度:
d8f9d72a6059252d8ec9c7183c9b033b5ab5b9d4.jpg人生不是靠你做了什么,从事什么工作,作出什么东西来决定的。关键在于,你给予了别人多少。
不过总的来说,这本书算是“一次性食品”,以案件的推理、以情节的未知取胜。如果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就会觉得没什么吸引力。所幸本书与网剧还是有所出入,我才有兴趣一路看完。
秦明因为是法医,所以书中穿插着的知识还是很专业的,而且案件应该也是根据现实的案子改编而来,比较有可读性。
比如我跟同事说起“油炸尸体”一章,他就告诉我他们山东几年前一个炸鸡店老板将老婆出轨的对象碎尸了,而且尸块还冷冻到炸鸡店的冰箱里。虽然警方没有公布是否将尸块油炸混入炸鸡中售卖,但当地的居民还是心有戚戚,自此炸鸡行业在他们那里火速萧条,无人问津,关闭了很多家店,直到最近才渐渐有复苏迹象。
b03533fa828ba61e864386ad4934970a314e5986.jpg
但是这本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虽然也是从医从文,但是秦明的文笔显然就不能和我们伟大的鲁迅相比啦。没有什么文采倒是其次,关键是细节描写也不够,很多时候一个动作就带过,让人读来模模糊糊,更像是一个剧本,或者比剧本还要简略一点。所以读起来画面感不是很强。不过涉及到专业领域,比如描写尸体形态等等,倒是很细致,然而这部分有点血腥重口,我又都是一扫而过。总之,觉得对人物、当时所处环境、气氛等还可以再刻画得生动一些。
看了书觉得法医还是很辛苦的。能够在繁重的工作之下还挤出时间写作已经实属不易,不能有过多苛求。总体而言,还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但是购买的话觉得只能看一遍,还是看电子版比较合适。
这部小说看完后,应该不会马上去看秦明的其他几本,因为比较类似,所以感觉览一斑而知全豹,不想东野圭吾的书,每一本刻画得都比较细腻,而且还不一样,读来更有新鲜感。
622762d0f703918f0b287348593d269758eec4b3.jpg最后是几句题外话,参加了首页的“简书荐书”活动,得奖一本《真想推理师》,不过好多天了都还没有收到,不知道这个活动是不是说话算数来着,给负责人留言也没有任何回复。等收到后再好好写一篇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