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启示录》

读书分享——《启示录》

作者: lighthouse_轮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14:28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这本书主要面向产品经理,从各个角度介绍如何打造产品。同时这些方法和建议又不仅针对产品经理,对于做竞赛项目都是有帮助的,可以为我们明确开发产品的流程,减少内耗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也可以给我们设计和分析产品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角度和思路。

        在书中作者提出一个好产品应该具有价值、可用性和可行性。其中有价值是对于产品而言的,产品需要切实解决用户存在的问题;可用性是对于用户而言的,产品操作要简单安全;可行性针对开发团队自身,目标要能够实现。

        接下来我将从产品和团队两个层面展开介绍,从产品层面而言,可以分为以上三个条件分别如何实现,从团队层面则是关于在宏观上如何建立一个团队。

        在使产品具有价值的问题上,主要分为评估产品机会和正确定义产品。

        评估产品机会要求产品经理通过调研回答以下九个问题: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为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市场潜力有多大?判断产品成功的指标?(比如收益指标)有哪些同类产品?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时机的合理性?营销组合策略是什么?解决方案需要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最终从多个解决方案中得出一个成功几率最大的创意。我们知道近年来共享产业火爆,有各类产品入局,但因为没有做好评估工作,往往无法长久生存下去。比如共享充电宝行业,它显然是要解决出门手机没电的问题,但它只看到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但是没有看到充电宝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部分共享充电宝不能携带、行业壁垒小、同行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比如同行故意破坏)等问题。因此这个产品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市场潜力并不突出,最终导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并不理想。由此可见评估产品机会的意义。

        正确定义产品则是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得到的。首先书中提出了五个类型的用户,其中技术爱好者是因为对新技术的痴迷而使用产品的,其他四类用户则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某些需求,且四者情感上的强烈性和迫切度递减,严苛程度递增。其中的“非理性消费者”拥有和大众相同但是被放大的情感需求,他们也会为了这些迫切的需求付出更大的成本和精力,借助这批用户产品就可以打开市场,所以他们是产品获得用户的关键,也是重点研究对象。

        故而在定义产品时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技术角度运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比如对手机外壳使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但这并不是普通大众的迫切需求,所以重点还是从情感角度考虑,特别是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对于产品无法解决问题的失望、对于旧产品复杂难用的不满等。而且一旦产品解决了这些不满的情绪,就可以从大量的普通产品中脱颖而出。

        其中谷歌就是利用负面情绪的受益者,他们通过搜索引擎帮助人们轻松便捷地解决问题和查找各类信息,比如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时,可以通过查询医疗信息来初步判断自己的病因,而此时利用的就是用户的恐惧心理和对知晓自己健康状况的迫切需要。

        同时在评估和定义工作上还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确定产品原则,也就是达成团队内部的共识。要注意的是原则第一不可太过空泛,第二要区分产品原则和设计原则。举个例子,在设计电影网站时用户评论和专业评论哪个更可信是原则也是团队共识,而向用户提供清晰的导航路径等具体方案则是设计原则,可以说产品原则是整个产品的核心思想。同时为了开发过程更加一致,也需要为各个原则(比如安全性、美观、易操作等)进行分级。    

        关于如何使产品具有可用性,我认为主要分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户操作体验,另一个是用户的情感体验。

        前者就是指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操作简单、条理清晰;情感体验则是视觉设计决定的,页面的设计、字体和颜色的选择等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使用感受。二者也共同组成了用户体验感。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苹果公司可以作为范例,它们改善语音邮件系统或是使用交互式图形界面来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将初代iMac做成各种透明的糖果色或是设计专门的外壳形状来提高用户的视觉和触觉体验,苹果公司从不同的角度来使产品有更高的可用度,而更良好的可用性也为苹果公司增加了独特的感情色彩,使它的用户更加忠诚。

        同时为了确保产品的可用性,在产品冷启动的阶段邀请种子用户试用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而且必须使用真实的产品原型,这可以让用户验证产品的创意,使团队获得更有效的反馈信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与用户直接接触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产品的初印象以及从前解决同类问题的习惯。

        在测试过程中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渠道来接触目标人群,比如:参加同类产品的展销会、在分类信息网站发布广告、定期开展原型测试活动等;测试过程中要多关注用户操作上存在的困境而不是一味听取他们的抱怨,大多数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要注意尽量避免提示测试者和引导测试者,获取他们的真实表现才更有价值。

        在可行性的问题上,我们需要验证技术和模式两个方面的可行性。一方面要让架构师和开发人员深度参与技术调研,以确定方案在现有技术情况下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要确定产品在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性和成本,这个时候和财务人员进行合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书中作者也指出了在团队合作方式上,存在的一些会影响产品可行性的漏洞。比如老式的瀑布式开发模型,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打造产品,很容易造成前后环节的可行性脱节,对此作者提出邀请软件开发人员检查设计和定义等工作,避免在前期的规划过程中出现不切实际的开发任务。比如“设计与开发同步”的模式,往往会使团队陷入不断修改或是最终产品粗制滥造的泥潭当中,对此作者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使用高保真的产品原型,由于这是为产品设计服务的,所以应当能随意修改,在确定最终原型之后,将此原型作为基础进行开发迭代工作。

        在宏观上,要想打造一个用户满意的产品,势必需要建立一个团队。

        一个团队中的关键人物有: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开发人员、产品营销人员以及后期的运维团队。

        其中产品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书中做了重点说明,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定义有价值、可用的、可行的产品,而项目管理则关注如何执行计划以按时发布产品。

        在以前的零售软件时代,产品的发布间隔较长,产品和项目的开发频率相同,如今大部分项目的发布间隔大大缩短,开发时间明显长于发布周期,这个时候,每次发布都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人员来统筹全局。所以这两个职位的独立也是互联网产品出现所带来的影响之一。

        总结一下,这本书所介绍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产品经理的工作,可以为我们今后真正进入岗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如何与团队中其他职位的人员进行合作、在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评估产品机会、正确定义产品、确定产品可用性等等)有哪些方法、在思考一些问题时可以采用的角度(从情感和操作两个角度分析产品可用性)。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rd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