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稀缺》|为何焦虑、忙碌及求认同

《稀缺》|为何焦虑、忙碌及求认同

作者: 阿童莉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1:55 被阅读0次

    原创: 阿童莉 

    阿童莉每周一书

    经管|营销  艺术|创意  职场|成长

    - - -

    上周日晚在书架上选了《稀缺》,对这类畅销书,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特别是一个概念整一本书,水份太多。本书开始部分还不错,引人启发,拿笔边读边划边思考,后面绕来绕去,价值递减。

    这本书主要观点:稀缺会影响思维方式及决策行为。为了验证一些理论,书中会有很多的实验及测试,相对科学。花了几个晚上断断续续看完,“稀缺”一词也时常在脑中萦绕,结合书中观点和日常思考,分享于此。

    稀缺引发权衡式思维

    中年焦虑也是稀缺的一种表现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这句话直接读下来,不会有感觉,即使我们时常在权衡,却没有探究到权衡的背后是为什么?假设出门旅行,我们有一个大行李箱和一个小行李箱,那么在收拾行李时,我们的思考和装箱逻辑会不同。如果带大行李箱,可以随便装,那么一些可能需要的可以带上。如果是小行李箱,不够装,就得权衡取舍了。

    “稀缺会改变我们的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同的行李箱:大行李箱装的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装的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想想中年焦虑的原因,可能也跟稀缺这个词有关。青春年少时,时光充沛,人生的抛物线刚刚起步,未来无限可能,大把时间给我们造。接近中年时,突然感受到了危机,日子似乎过得更快了,人生似乎也没有那么长,年龄越大,所剩时间越少,有了紧迫感,开始权衡时间怎么过才有意义。从青春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到中年焦虑,源于自身有限生命的稀缺。

    最近搬了办公室,上下楼等电梯都需要排队,于是这两天每次上下班都成为一件需要占用脑内存的事情:是等电梯还是爬楼梯,是准时还是延迟半小时吃饭更高效?这些原本在之前办公楼不需要考虑的事情,都纳入大脑需考虑范围内了。这些都是稀缺引发的。

    空间的稀缺造成拥挤,时间的稀缺引发焦虑。而拥挤和焦虑占用脑内存,引发思考与权衡,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

    稀缺让我们专注,也导致”管窥“

    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稀缺带来专注,由于资源有限,有紧迫感,于是专注力提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如果一下子有很多事情要做,单位时间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原本纠结的事情不再纠结,仿佛进入另外一种状态,解决问题速度加快,效率更高,决策更为果断。

    这大概就是文中说的稀缺产生专注,当你需要在极短时间作出决策时,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更易抓重点。

    稀缺会带来专注,但同时也会让人短视,书中用的是“管窥”这个词。

    日理万机的人由于时间稀缺,很容易陷入长期的忙碌,一方面由于时间不够用,紧急事件较多,而一直处理紧急事件,导致重要事件又紧急起来,会一直处于救火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忙碌,缺少思考时间,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我之前总结的忙易生盲,盲又生茫,即长期的忙碌导致盲目,盲目的忙碌导致迷茫。”管窥“心态会限制我们的视野。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偶尔利用稀缺产生的专注以及时决策,也建议排出一些空闲时间,用来思考,分清轻重缓急;用来休息,让大脑重新高效起来。

    稀缺会影响思维方式

    家庭教育中稀缺产生的影响

    稀缺会影响思维方式,这一观点深有感触。前段时间跟队友说,感觉这些年我一直在追求外界的认同,很多事情的出发点都基于此。在工作中追求成就感和认同感,甚至有时都到执拗的地步,特别是当遭到质疑时,我显得特别坚韧执着,越是不被认同,越是要证明,反而当得到认同时,没有了动力和斗志。一天上班路上,我对自己发问,为什么我会这样一直追求认同感呢?这些年追求他人的认同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我没能回答出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只是觉得自己有点悲哀,貌似有点浪费人生了。

    今天上午在公司,有同事提出,我不必在乎上级的认同,直接出结论,开干就行。同事的建议解开了我的一些疑惑。午餐时跟另外同事提了此事,另外同事说,因为每个人角度不一样,有些人不需要认同就可以,有些人就需要。

    我瞬间明白,我的追求认同,可能也跟稀缺有关,缺什么在乎什么。之前聊过的一本书《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里面也提出,童年一些境遇会影响成年后的人生。小时候母亲很严格,需要做到很好才会得到认可,比如要成绩好,要听话。那个时候,家里四个小孩,资源有限,父母不管如何都会有所偏重。记得母亲对我们的态度就是,如果你做的不好,就会对你表示失望,也许正因如此,我在进入社会后,就会一直希望得到认同。

    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情,一天我大早起床扫院子,妈妈看到很欣慰,说,不要扫了,我带你上街,然后就跟着老妈到街上买菜,福利就是在街上给我买好吃的。这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因为我自觉的干活,得到妈妈的赞扬与奖赏,所以,我的价值观里就是一定要做的好,做的合乎大人的心意,就能得到奖赏。

    回想一下,或许没什么不对,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反观来看,问题就是,做对的事才会得到。在外面吃早点从现今来看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女儿每天早餐是挑着吃的,只要她一句话,要吃啥奶奶都会做或者买给她。那么以后,她会迎合他人而去做事吗?

    纵观70、80、90、00后,每个年龄层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就不会相同。对于996的讨论,分年龄段也能看出差异。70、80后普遍赞同,90、00后大多不屑一顾。

    《稀缺》一书给我的启示

    1、大脑容量有限,关注一件事,必然会占据心流,影响带宽。不要让没有价值的事情占据大脑容量,得不偿失。

    2、在生活和工作中,偶尔给自己一些空闲时间,这些空闲并不是在浪费。

    3、关注家庭教育中的”稀缺“或“缺失”,给予充足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

    每周一本书,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稀缺》|为何焦虑、忙碌及求认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r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