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样的摄影类型,相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想要拍摄到足够清晰的照片。虽然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的样子,但是想要带着完全满足自己心意的清晰的照片并不是那么简单,尤其是当我们的拍摄环境并不是那么好的时候,等到回家查看大图总是会发现有一些的模糊,于是心里犯了强迫症,这张照片到底还要不要?
为什么拍出来的照片放大了看总是会有一些模糊呢?可能有下面几个原因。
快门速度太慢/相机抖动
因为快门速度造成的模糊可能占了所有不清晰照片的原因的绝大部分,因为快门速度太慢,我们在手持相机的时候,随着我们的呼吸起伏和神经跳动总是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抖动,低于快门速度就造成了画面的模糊。
Photo by Martin Jernberg on Unsplash这是一个最常见到的错误,尤其是当我们在从室内拍摄转移到室外拍照却忘记改变快门速度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牢记安全快门的概念,常规的经验法则是不要使用低于你的焦段的倒数的快门,比方说你用 50mm 的镜头,那么快门就不要低于 1/50s,如果你使用 100mm 的镜头,快门就不要低于 1/100s。
但是安全快门只是一个经验法则,作为你选择快门的指导,每个人的手持稳定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会发抖,有的人的手就是能想外科医生般稳定,所以说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快门来拍照的情况下,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拍完照放大一下看看细节,不然小图是看不出细微的抖动的。
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镜头不够好
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不清晰图像都是人为的,有些真的就出在设备上,就好像我们看到很多人拍出来的胶片照片都非常好看,非常锐,非常清楚,而自己用傻瓜机拍出来的照片却感觉总是模模糊糊的。可能并不是你的经验问题,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是很重要的,有些廉价镜头,为了控制成本,并不会像高端镜头那样有着精确的光学设计,用料品质也完全不一样。
Photo by Jen We on Unsplash所以说高端镜头贵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些入门套头和一些平价镜头可能并不会拍出那么高的画质,尤其是开大光圈的时候焦点主体的边缘部分的画质会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入门套头已经足够了。只要不要每次都刻意的放大 400% 来给自己添堵,自己看着能够接受就可以了。
另外,除了镜头,有些廉价滤镜也会降低画质。有的时候用滤镜是为了拍出更好的效果,但是可能大部分刚刚入门对滤镜要求不高的同学使用滤镜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保护镜头,而作为保护镜头存在的廉价滤镜往往质量不高,如果觉得拍出来的效果不怎么满意,不如将滤镜取下来再试一试,可能问题就出在滤镜身上。
错误的光圈
每一支镜头都有一个最佳的光圈值的范围,一般我们都会认为在比最大光圈低 2~3 档的地方是最佳光圈。我们都知道光圈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但是开大或者缩小光圈,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画质有一定的影响。
光圈太大,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景深太浅,容易导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不在焦点范围之内,致使主体部分失焦。而光圈太小,比方说 f/16 以下,会产生一种衍射的光学现象,直接导致画质瞎想,表面开始模糊。
当然,光圈对于画质的影响也要因镜头而定,有些高端镜头可能全开光圈画质都非常好,但是对于入门镜头来说,还是尽量不要将光圈开的太大或是太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