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辉
图/来自网络。
很多看电子网络小说的人和文艺存在着“代沟”,而且就算看了N亿字,还写不出什么文章。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他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感受、思考和想象。
文艺创造者,在创造之前去感受,再经过思考和想象得来的,所以读者和听者也需要经过思考和想象才能领悟。
在这一个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往往追求的是片面化,流程化,也就是说,人们懒得去思考和想象了。或者找个理由说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想象,很多人都想拥有一本流程手册,按照手册上的步骤操作多好。
很多人看电子书,其中也是在按照流程走,我之前不懂为什么一页的手机字幕,他们几秒就扫过了,真是一目十行。
后来,在我观察之中,他们专挑打打杀杀、卿卿我我的小说情节看,一目十五行也不足为怪了。
阅读速度似乎表面上提高了,哪里有什么时间思考咯?
当然,很多电子书的作者是抱着消遣和凑字赚钱的目的去写的,读者也是抱着打发和娱乐的目的去看的。 前者的文章往往会缺乏文学性(就算有文学水准高点的,读者也不去细看);后者也难以提高文学水平。
所以,缺乏感受、思考和想象,是那些看了n亿字电子书的人,文艺水平没有提高的根本原因。虽然他们看了那么多字或者书,但是有效的转化率太低了,就像骑马观光一样。
当然,文艺的创作除了你有闲暇的时间外(用于思考、感受观察、想象等),还需要有一定的天分和能力的。
进行文艺创作,首先你得有一颗敏感的心。能随时随地的捕捉生活那些跳动的灵感。其实,文艺创作者,他们的细胞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不敏感,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灵感。
另外要善于观察,敏感的捕捉。别人习以为常的、忽视的东西,你要能看出另一种情形,你要能有另一种感受和印象,从你所看的事物之中,发觉出文字创作的材料。例如,写猫,你怎么写?你去观察猫,然后把你捕捉(敏感)到的东西成文,你才能从观察猫中得到自己所要写的。
最后,通过想象和思考把它上升为理性。例如:你观察猫,总不能就直白的写,而是要将它拟人化、情感化,那样写出来的猫才具有生命力,而不显得苍白无力。
文艺创造者,以观察感受为火,积累为料,思考为锅,想象为勺。
这个过程,类似于做菜。创作者虽然会有些苦楚和失落,但是他们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和欣喜,达到精神上美妙的享受。这也是,很多文艺创作者很难从他们的“理想国”走出来的原因。
虽然这是一个重物质化,有流程的时代,很多文艺创造者能坚守阵地,能在精神家园耕耘,的确是可敬的。当然,文艺创作要建立在兴趣之上,很多充满兴趣的业余者,比那些敷衍的专业者更好的,因为前者是一种主动的感受,后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这也让我也让我知道,文艺的美食,自古以来,都是属于少部分人的盛宴。就像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有美,但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也许,还有人会说,网络上那么多的文章,我去直接复制过来,稍微改造下不就创作完了吗?不,这不是创作,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整理和搬运,不好听一点就是抄袭。
好吧,就算那人从别人那里就算搬运来了配料,但是缺乏感受、思考和想象,还是做不成什么好菜的,何况很多人都在用身体带着灵魂跑步去吃快餐呢?
我是小辉,精彩待续,与你待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