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读完这本关于竹林七贤的书,书的内容很简单,适合初次了解竹林七贤的读者阅读,特别是学生阅读,不会有什么障碍。书中根据人物的顺序进行编排,让我们能够对一个人物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文化大繁荣时期,并诞生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曹”、风格苍凉的“建安七子”以及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
至于“七贤”走进竹林的原因要从东汉末年说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格局一方,都想在动荡的时局中分一杯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二十年的征战,最终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安(汉献帝年号)25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强迫汉献帝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曹丕就是历史上魏朝的开国皇帝魏文帝。
226年,仅做了七年皇帝的曹丕因病去世,临终前委托司马懿辅佐自己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管理朝政。曹睿去世后,司马懿辅佐曹睿八岁的儿子曹芳继位,同其一起辅政的还有曹魏宗室曹爽。从此司马懿和曹爽为争夺魏晋政权展开了政治上的较量。
史书记载,这年春节过后不久,曹芳在曹爽的带领下去给曹睿扫墓 。一直装病在家的司马懿趁机占领皇宫,堵住了曹芳回宫的城门。最终,曹爽以及曹氏集团的其他人被诛灭三族,古代三族包括父族母族和妻族。历史上称这次曹氏和司马氏的较量为“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后曹魏政权很快落到司马氏家族手中,为了巩固政权,扩大势力,司马懿对当时的文人采取了引诱以及逼迫做官等手段。
高平陵事变之前,竹林七贤就看到了曹氏与司马氏斗争的危机,他们采取了主动避让逃脱的手段,远离政治,像闲云野鹤一样游荡在竹林流水之间。而司马懿的政策也直接导致竹林七贤最终走向解散的结局。
东汉末年开始的战乱时代也造成了人们思想的变化,儒家思想逐步僵化为人们谋权夺位的工具。连年的战乱,人的生命无常,人们开始在躲避战乱中思考,进而转向对回归自然的向往。于是玄学应运而生,代替儒学,并逐渐成为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也就是在这个“哀民生之多艰”的 时期,文学思潮出现了两大璀璨的新星——“建安风骨”和玄学。
名士一词,源于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所谓的名士就是指那些已出名而未在朝廷出仕任职的人或者以文章诗文出名的文人,他们大多隐居,不拘小节,放浪形骸,正所谓“从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文化是魏晋文化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