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读书就是一个在繁忙的生活中挤时间充实自己的过程,那么,既然我们愿意将宝贵的时间用来看书,就也应该让读到的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价值。选书是读书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一节会给大家推荐两种小汐的选书方法,后面会讲大多数读者都会有的一个选书误区,看了这一条,你会发现,那些一时冲动买下的书,好多根本没必要买。
一、选书也需要“启动点”
读书有时候也像写作,作者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灵感写出一部长篇著作,同样,读书也会有那么一个“启动点”,在学习或生活中,你是否曾经因为某本书里的一段话,或者一篇书评深受感触,如果有这样的感觉,那么就从头开始来看这本书吧。
比如,上高中时小汐学到了《边城》的一部分,当时特别喜欢沈从文对湘西的那段描写“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所以利用课余时间,我看完了《边城》全文,看完了《边城》还感觉意犹未尽,又看了沈从文的好几篇文章,最后,我了解了沈从文的生平,对他这个作者打上了标签“小学文化、北大教授、张兆和、湘西……”这便是一种看书的“链式反应”,因为一个句子,喜欢一本书,因为一本书,喜欢一个人。
这样看书和选书的好处在于,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可以充分了解一个作者的生平,了解到一些创作背景,更近一步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
那么,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如果对于看书不知如何下手,就仔细回想一下曾经哪一句话触动过你,然后找出这句话的作者,从头来开始读这位作者的书,如果我们对其中有些作品读不懂也很正常,读完书以后再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创作一部作品时的社会环境,或许,你的疑惑会顿时恍然大悟。
二、名人推荐
无论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是在一些公众场合,作家都喜欢推荐书单,如果你很喜欢哪位作家的风格,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他的书单,任何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写文章,就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他们也是通过不断读书,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慢慢丰富文学素养,所以,那些作家推荐的书目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自己的读书取向。
有些人会问,大多数有名的作家都没有写过书单怎么知道他喜欢什么书,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小方法,大多数书当中或最后都会有一些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目说明在作者当时写自己的作品时翻阅过那些参考书目,而且认可书中的观点现实等,并愿意引用到书中。这时苦于无书可读的你一定要记下来。
三、选书的最大误区——盲目看销量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有的时间特别想买一本书,买回来以后看的心潮澎湃,现在重新看这本书,却感觉写得平平淡淡。
几乎每一段时间,都会有几本书特别火,而大多数读者都会有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习惯,其实一本书的销量好,只能说明宣传到位,但内容的好坏,还是要根据书的质量来看。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书中选一本真正的好书呢?我的方法是,看这本书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打磨,初中时,我曾疯狂地喜欢一个作家,虽然他的作品无非都是一些言情或玄幻内容,但当时我竟以为这就是文学,所以经常熬夜去读他的书,把这位作家书中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中,到了高中,这位作家的小说被拍成了电影,昔日一直被读者追捧的人瞬间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和明星一样耀眼的人物,而上了大学,还没过几年,这位作家却已经销声匿迹,曾经被无数人称道的小说也逐渐无人提及,这便是大多数畅销书的最终结果,曾经被人们抬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惨。
那么再来看一些经典书目,《红楼梦》从被写出到现在已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在四大名著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每个时代都会有一大批红学家为一本红楼梦痴狂,像这样的书便是经典。
给大家举这个例子是让大家要擦亮眼睛,选真正的好书去读,如果一本书有段时间特别火,不着急去买,过几年后,它仍然被人们追捧,如果它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仍然不失最初人们对它的认可,说明这本书的确有价值。
最后要说的是一定要明确看书动机,如果想要开始看书,到书店和图书馆看到如山般的书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么就先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看书,你是想通过读书学会一种技艺,还是增加个人的阅历,还是为了娱乐自己。
不要因为别人都说读书好就强迫自己盲目读书,到最后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从书中获得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