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修行两个路线——渐修和顿悟,而渐修可以顿悟的。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问你们,用的什么方法?佛告诉你没有方法,对不对?达摩祖师叫你们以“楞伽印心”。《楞伽经》说以无门为法门,没有方法的;没有方法就是方法。……
你们都念过《金刚经》,也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此悟的。这一句经典不究竟,你们知道吗?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翻译得老实。这句话是这么来的,《金刚经》开始,我们演电影啊,须菩提来问佛,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求证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他问要进入般若菩提境界,做什么功夫,安住在什么境界?怎么降伏这些妄想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应如是,就是这样已经安住了;就是这样已经降伏了。佛的答覆,看起来等于没有答覆一样。
当你问的时候,那个念头早空了。后来佛讲一句方便,“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一个念头都不停留的,自然不停留。行云流水,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当体即空。不要你去用心,你去用心求空,已经被一个妄念遮住了,自性本来空。换一句话,我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字是方法论;如果以本体论来讲,“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来无所住,尽管起用,用也空。
因此,后来佛再三讲到,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已经讲完了嘛!你也会念,晓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偏要求个得,偏要求个住。它过去现在未来,哪里妨碍你了?自性本空嘛。
所以,牛头融禅师一个偈子,告诉你用功最亲切的,记得吗?“恰恰用心时”,就是刚刚用心时,你念头一动的时候;“恰恰无心用”,用过了已经没有了;“无心恰恰用”,它本来空的,所以起用;“常用恰恰无”,没有一个停留的。……
禅门心法,用不着你“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你一切都不管,不管也不管。有一个不管的,有个空,已经不是了。它本空的。所谓空,不是你去造一个境界的空,自性本来空,念念不停留。
你们念过《普贤行愿品》没有?读过没有?有两句话:“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看太阳月亮一天在空中转来转去,它没有停留过,本来空,非常活泼的。念念犹如日月不住空,住在那里干什么!所以大乘的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
谁懂了这个了?到了这个境界的,谁敢承认?你承认吗?我想你承认了。你不承认我帮你承认。
好!这是第一步。第一义,其实已经不是第一义,过去了。再来,第二义。告诉你们走捷径啊,年轻的注意啊,不要在那里再这样玩啰!是为你自己不是为我,老头子陪你玩了几天不容易的。
注意啊!第二义,你当下就走“三际托空”的法门,三际托空,就是《金刚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这三际,过去、现在、未来。
诸位,你们跟着我做一下,现在你就学我吧!学傻瓜吧!你注意啊!诸位来,提起精神叫一声,呸!(众:呸!)不是“屁”,不是放屁的屁。是呸!呸!(众学:呸!)你这一念过后,还有没有?
然后,你感觉到有,是后念,后念不怕,它马上跑掉了,所谓过去不可得,就是现在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呸”一下,已经过去了。未来念头还没有起来,就不要管了。一来念头就是现在,现在不可得嘛,呸!没有啦!是不是这样?你随时注意,起心动念,念念在三际不可得,这样用功下去,这就是话头!什么是话头?《金刚经》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辛师啊!你怎么又拿纸跟笔去记啊!那是纸那是笔,不是你啊。你拿自己来体会啊。辛师啊,再叫一声“呸”!你看有没有?你还是有。哎,你“呸”到后面就是屁了。
你们以为我传给你们的是什么?我告诉你,这是密宗“大手印”,无上大密法,最高的方法。当年我求这个法门,磕的头花的钱,太痛苦了,最后师父上座,拍案一声走了,我们大家等着,“不是传大法吗?师父怎么走了?是我们不诚恳。你代表我们去求师父来吧!”我们忏悔,把师父请来,师父又坐在上面,“叫我来干嘛?就这样传完了,不懂吗?不懂,只好传你第二等的。呸!”又走了。……
刚才我教给你们“呸”,这是无上大法,属于密宗的“椎击三要”。再教你们修持,很简单啊!这是第二义,刚才“呸”一声,你也没有懂。懂了的话,定啊慧啊,就是一直这样下去,就如如不动下去了。起座也是一样,都在这个境界上,这样你一定成就。
谁相信啊?谁信得过啊?你们诸位里头哪个信得过了?我看没有真信。然后不信,我是“贵州驴子三脚头”,踢了两脚头了,已经给你们两套了,你们再没有办法,我只好踢第三个脚头。那你们就喜欢了,那可是差等的脚头,我的口音听懂吗?贵州驴子踢三踢就完了。第三踢来了啊!坐好,大家坐好,不要闭眼。将来你要练采宇宙精华,也可以从这里体会。不要闭眼哦,看着啊,你们看我吧!
把我当成假佛吧,像电影上的佛,看我这地方。看着啊,看我眉间啊,我的眉间跟你们不同,还比你们亮一点,你看你们年纪轻轻,一脸的晦气色,真糟糕!看这里啊!眼睛看着,然后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后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还是张着的。注意哦,眼睛张着看我这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后,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闭下来,上下眼皮慢慢的关起来。两个眼睛还是看着我,可是眼皮关起来看不见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阵白茫茫的,是不是?(众答:是)
然后,忘记了一切,跟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没有心)注于眼;眼注于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两个眼珠子像插头一样,插上来以后,眼睛都忘掉了,一片光明。《阿弥陀经》跟你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变,色空变动,我一切不变,对不对?这一下对了吧?哎,如如不动,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后忘记了眼睛,丢开眼睛,身心内外,一片光明。(止静片刻)
好,诸位,慢慢张开眼睛,再来,看到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张开眼睛,看到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再一次张开眼睛看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前面白茫茫一片定住(又止静)。《楞严经》上佛告诉你,“开眼见明”,张开眼睛看到明,“闭眼见暗”,眼睛闭起来看到的,迷迷糊糊的这叫做暗。明、暗有变动,那个能见明见暗的在这里如如不动,自性本空。
——南怀瑾先生《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