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走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作者: 范慧9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0:24 被阅读0次

    冬日,正午阳光给北方大地带来一丝温暖。

    同学相约,打车前往太原王家峰“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迎泽区偏僻一隅,当地人称“王家峰”为“王家坟”。

    王家峰村里有一片桃林,中央高耸着一个巨大的土坡,村里人都说,那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坟地,里面埋葬着将军。但是究竟为何,谁也说不清。

    说不清的事情就会有人惦记,2000年12月初,盗墓贼打破了王家峰村王墓的宁静,揭开了王墓的面纱。

    发现古墓被盗,村委会立即报告文物部门。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前往勘察,考古专家腰系绳索,由盗洞探入,借助手电光隐约可见歪倒的陪葬器物和散落的棺板。而墓室四壁却在电光火石之间映照出各种色彩斑斓、鲜艳如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恍若梦幻,兴奋不已。

    人世沧桑,斗转星移,地上千载,变幻无常,地下一世,繁华依旧。

    原来这是北齐徐显秀墓地。墓地历经五次盗墓,所幸壁画保存完整,从墓道、天井、甬道直至墓室。

    满壁诗画,画家采用铁线勾勒和晕染技法描绘人物、马匹、乐器、食物等生活常态。画面线条疏密有致,色彩浓淡,富有层次。

    穹窿顶部,墓室空间分层描绘了天空、仙界和人世间的华美图景。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铅灰色的天空,飘舞着粉莲花,激昂的胡乐,娇羞的少女,威武的仪仗,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北齐晋阳的社会生活如在眼前。

    充满异域文化元素的画面诉说着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流的盛况,阐释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变。

    徐显秀(502年-571年),衡州忠义郡,也就是现在河北人,少年豪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北魏末期,他先是追随尔朱荣,后归顺高欢,一步一步进入东魏政权高层。北齐三年,因作战英勇被封为武安王,后来死于晋阳城府邸中。

    北齐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的政权之一,其经济、文化、民族的碰撞交融,有力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之变。频繁的人员流动、商贸往来,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异域的人员、物资、思想、艺术被广泛吸纳,盛唐时代,万国潮来的景象已入晨曦。

    而我所在的太原,一直被称为“晋阳”。晋阳在东魏、北齐时号称霸府、别都,半个世纪权贵云集,政令所在,是一个生活奢华的贵族阶层和庞富权势的文化圈。

    整个北齐时的北朝时代,统治者以鲜卑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与汉族贵族组成的联盟,胡风浓郁。

    北魏孝文帝强力推行汉化改革,极大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与汉族的融合,“胡服射骑”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北齐时期,为了适应统治需求。统治者倡导胡化,胡风国俗、异域文化大量涌入,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晋阳及周边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技法高超,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是了解当时艺术成就、艺术风格的珍贵实物。透过绘画内容,今人也可一窥别都风采。

    两种文明的交界,三个政权的核心,千百年来,太原从不孤寂。北魏、东魏、北齐人员流动,商贸往来,胡风华彩,时间冲刷印记,唯有地下的世界延续往日的精彩。

    在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广阔地下空间里,无数古人用壁画模拟着生者世界,稀疏平常的生活定格在了墙壁上。而今,壁画重见天日,将过去娓娓道来,讲述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故事,让我们进入遐想的时空中……

    一眸千年,梦回北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zb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