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今天)是“世界水日”,水利专家木水师傅给我命了个题,说必须写一下“水”。
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联合国确定的是“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哦呦……文艺小清新、心灵毒鸡汤的赶脚扑面而来。
再看咱中国自己确定的宣传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惊艳”到了有木有?特正!特社会主义!
虽然我真想给双胞胎改名沈学习、沈强国,但我还是不配弘扬正能量的,因为在节约用水这件事上,我不能以身作则。比如剑剑问我,是不是想穿越回古代。我吓得连忙否认:“完全不想,古代没有抽水马桶。”
水可真是个厉害的东西,直接决定我的生活品质。但在古人眼里,水则仿佛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瞧瞧,古人的心灵鸡汤,可比现代人的心灵鸡屎强多了。教人做人应如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于道。
什么是“道”?一种智慧人生的感觉。《道德经》中所有的“善”字,几乎没有一处,是单纯地指人伦意义上的那种善良。
比如“上善若水”,水其实既不利他,也不利己,它只是按照自身的本性来表现出自己的行为。水无常形,给它什么样的容器,它就是什么样的形状。水亦难控,捧一把水在手中,它会顺着你的手指缝缓缓流失。
《易经》中坎卦卦象旋转90°就是水,大约最古老的“水”字就源于此,比甲骨文还早。而甲骨文里的“水”字很随意,各种形状,但都象水流之形。中间是水流主体,两侧的四段线表示水流运动的状态,故本意为水流,引申为凡水之称。
《说文》说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把水字中间的线条说成微阳之气,两边的部分说成“众水”。这个解释竟然不符合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更多的加入了阴阳学说的观点:五行之中,水属阴,属北方之行。
我很喜欢“微阳之气”,这让我想到了“蒲草韧如丝”那种柔和的坚毅。看似柔弱的水,其实恰恰最强大。“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也挡不住她,如果强行阻拦,那就“天门中断楚江开”。
《艺伎回忆录》被拍成电影,多次出现水流的镜头:从水滴,到水流,到小溪,到江河,最后都到大海。
水滴的力量在于“不积小流,不以成江海”。当然我更爱大海,它渊博至深,却谦虚到尘埃里,真正配得上深沉包容。
小千代的眼睛像水,性格也像水。水有柔和的坚毅:即使困于一隅,水仍能另辟蹊径。
最后,贴一下《艺伎回忆录》中最打动我心的话:
你知道吗?自从遇见你的那一天,我所经历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能够更接近你一些。”一种水滴趋向大海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