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9日,作者:韩同友 张同刚 王德勋
近几年来,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为人生之路奠基。
深秋时节,苏北农村处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10月22日下午,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该院法律系的40余名学生,携带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学习宣传材料,兴致勃勃地来到淮安市楚州区平桥镇李前村,把校园内的《形势与政策》课搬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学生们一边向农村党员赠送宣传小册子,宣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边听取李前村的李支书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的介绍,亲身感受农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们一致认为,这堂别开生面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实、形式活、感受深,收获是沉甸甸的。
为学生开辟“流动课堂”
淮阴师范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该院首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每两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学生头脑中深深扎根。
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作用的同时,该院采取得力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努力为学生开辟“流动课堂”。拥有4000多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是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载体,志愿者们活跃的社区、企业、中小学、福利院成了课堂;学生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单位密切合作,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想教育,实习单位成了课堂;学生喜欢上网,学校就建立了红色网站———翔宇网站,辟有“经典导读”、“理论经纬”等网页,网站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德育基地是最好的课堂,学生在那里学习伟人品格,感受伟人思想;学校自1992年起每年组织“三下乡”活动,下农村,访老区,送科技,更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办到了全省各地,让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学生铺筑“道德基石”
淮阴师范学院坚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该院坚持用道德来引导学生,用礼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一是依靠制度的约束。每年新生一入校,学院就组织学生学习《大学生文明公约》、《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大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手册》等规章制度,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节做起,点滴勤修,让学生把规范性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二是依靠环境的熏陶。在该院校园主干道两旁,并排竖立着以周恩来名言警句为主要内容的10余座灯箱;办公楼、教室、阅览室中,周恩来、陶行知的名言也随处可见……如此环境,像无声的老师,时刻提醒每一位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性,注意师表形象。三是依靠活动的强化。该院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让学生把规范性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定期开展文明道德讲座、文明道德知识竞赛、礼仪形象风采大赛;每年三月份的“文明道德教育月”检查落实道德规范要求,将诚信教育列为形势政策教育专题。四是发挥教师的师德示范作用。该院在教师中开展以“落实师德规范为重点,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两年评选并大力表彰一批“三育人”先进个人,树立师德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为学生构建“心理驿站”
淮阴师范学院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逐渐提高、思想趋于多元化、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该院自觉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淮阴师范学院1998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该院心理咨询教师队伍是由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医学教师组成,根据个人的不同专业优势,作了相对侧重的分工,分为学习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人格心理咨询、恋爱与性心理咨询、网络综合症诊治等方面。咨询中心还将值班教师的咨询内容、咨询时间、预约电话,制成表格张贴到各学生寝室,以便学生们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每一年新生入校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都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调查表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一一解难。此外,淮阴师范学院还坚持办好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设了“心理课堂”、“校园‘心’闻”等专题,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
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换来满园果香。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政治上追求进步,学习上追求优秀、素质上追求全面提高、生活上追求自强已成为自觉行动,全院每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达学生总数762%;该院这两年共有20余名毕业生奔赴西藏、广西等地,书写青春华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