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春天,我跟着父亲离开故乡,来到川西高原的小县城,在这里读书、升学、工作,后来结婚生子,生根发芽,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犹记得当年刚到这个陌生的地域,寄宿在县城的学校,父亲在林场,交通不便,一个月来看我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内向的我有很长时间不习惯。而山区孩子野性又率真的性子,让我觉得新奇又害怕。刚安顿下来的前半年,父亲每次来看我,我总是对他闹着要回老家去,回母亲身边去。父亲安抚我说:“过年的时候回去看你母亲。”父亲将这些写信告诉了母亲,母亲托人给我写了一封信,嘱咐我说:“要好好念书。放假陪陪你爸爸,他一个人在山里多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任性,帮妈妈照顾好爸爸。”
日子不紧不慢地走着,我知道无法改变父母的决定,也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发狠般地想着,我要好好读书,将来离家远远地,再也不受父母的支配。
考上中专那年,母亲从川东老家来看我,先后转了五次车,歇了三夜,走了四天才到林场。那时母亲还比较年轻,精力充沛,到家就开始洗洗涮涮,收拾了一大桌子菜,说是要庆祝我“鲤鱼跳农门”。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喝醉了。
读中专时,我每个寒暑假都会早早地买票回家。从学校毕业那年,母亲希望我能回老家的县城,可惜却没有那个能力和经济条件去运作,最终我被分配在有川西高原“南大门”之称的汶川,这还算是我们班级当年分配得比较好的,因为离成都很近。而故乡成了回不去的地方。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每年春节假期与年度探亲假合并在一起,回去可以耍二十多天。每到假期快要结束时,还没离开,离愁别绪就涌上心头。
母亲又想给我在老家的找个对象结婚,好调回去。当然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我那时已经有了命定的那个人,是我的中专同学,老家就在州内。结婚以后,很快就有了孩子,那几年回去得就少了,尽管那时交通已经方便了很多,从成都回去车程从原来的十多个小时缩短为五小时左右。隔一年回去一次,婆家娘家轮流去。
就是从那时开始,母亲经常抱怨我离家太远,想来看我一次,要坐车五六个小时。对于晕车的母亲来说,五六小时的车程实在是太痛苦了。那时的我太年轻,压根没有觉得自己离家太远。在我看来,几个小时车程根本就不是个事,尤其是自己会开车又买车以后,对母亲的抱怨更加不以为然。
近两天因事外出,恰好去了川东老家,办完事情,我给父亲打电话说第二天回去看看他们。当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倒腾起来,收拾了腊肉香肠,还有春天掰好晒干的竹笋,我小时爱吃的豆瓣豇豆等一大包,说要让我带回单位慢慢吃。
这次回去,我对母亲的抱怨有了深切的体会。第一次觉得,我离家确实太远了。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都老了。在和我说话时,说了上句忘记了下句,想为我做点什么,站起身来却忘了要做的事情,面面相觑一阵,无可奈何地坐下来,像犯错的孩子对我陪着小心,看得我心酸极了。
弟弟说父母亲现在对着我都是报喜不报忧,有时生病了,明明很想我,他说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父母都拼命阻拦他,说“你姐姐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孩子读高中,就不要去给她增加负担。我们老了,有些小毛病不是很正常么?何必要让她跟着着急?”想起母亲每次在电话里跟我说:“你一个人在外,要多注意身体,把娃儿带好,不要操心我和你爸,我们好得很。”
因为离得远,我错过了很多。父母生病,我知道的时候他们早就康复了,父母想我,却从不说。自从离开故乡,我就成了父母的牵挂,他们对我的爱有多深,牵挂就有多长。午夜梦回,我常常会想,如果当年我没有远行,如今在做什么呢?如果学校毕业后我回到老家,如今是不是就会少很多遗憾?
父母之为子女,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我当年随父亲远行,又何尝不是他们在当时所能给予我最好的安排?如今我只祈求父母健健康康,能给我时间,让我多陪陪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