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听了华老师的讲座,真心体会到了:读厚厚的书,是为了和你说浅浅的话。这句话是一位父亲说给儿子的,我觉得用在教师这份工作上也十分贴切,怎么设计一堂课能让学生学的轻松自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读书、去积累、去创新。
回想自己第一次教《找次品》这节课时,感觉都快要被这节课折磨疯了,我找了好多教参书也搜寻了好多课外资料,但是上课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这节课中的天平不是真正的“天平”,而是一种假设形式的数学化的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天平”,它是不需要砝码的,只能通过零件之间的称量进行比较。另外还需让学生着重理解什么是“一定能找出次品”,和“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今天听华老师讲他的教学方法才知道名师的高明之处,导入独特、设计新颖、衔接自然、内容丰富、思想厚重。
读华老师公共号的文章也知道了他每天早上五点半会准时读经典书籍,这是多年的习惯,真正的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和责任。刚才华老师提到读哲学类的书,有一次去听课北京的有为老师也说教师首先要读哲学书,当时我就很困惑为什么要读“没用的哲学书”呢,她说读哲学书能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哲学书能治愈浅易和浮躁的有效方式 ,在哲学的引领下,教育之路才会逐渐明晰。
《生活的艺术》里有段话说得好: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读书所致。从华老师的经历可以看出,教师的眼光要涉猎广泛一点,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02
去年我教五年级数学要讲《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别人推荐我读一读俞正强老师编的《种子课》这本书,读完之后真的有许多新奇的收获,也为俞老师深厚的教学经验所折服。《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数”的变化,即“数”从一种确定状态变成了一种不确定状态, 又因为“数”变化了,所以表示方法也跟着变化了,即从用数字表示进展为用字母表示。如何让学生体会“数”的变化呢?俞老师就准备了装粉笔这个教学活动。
俞老师《种子课》的来历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句话 。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 ”,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 ,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自充分自主,以此来达到深度学习。
03
听过王永春教授的多次讲座,每次听后都会对核心素养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其实第一次听到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也是在王教授的课堂中习得的。
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目标的终极表现形式,是师生共同努力、参与、达成的教育智慧,也是数学课堂教学金字塔的顶端位置,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到达不了。记得一位大学老师说过——数学要领先人类文明几百年,才能带领时代进步。比如照相机,洗衣服,冰箱空调……这些技术都是几百年前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只有把学生教育成会思考、会观察、会表达的人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即将面世2021版新课标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句话:要想不被别人吃掉,首先要自己吃掉自己。我们只有衷心教育工作、虚心求教学习、细心钻研课标,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听这几位大师的讲解犹如赶扑一场精神大餐,既然是一桌“美味佳肴”,我们除了品尝它的“舌尖上的味道”以外,还要研究它的“制作过程”,即“学用结合”,并就着——经验、实践、创新一起消化吸收后,最终为学生带去精彩的课堂表现。
网友评论